面
- miàn
- 面
- 9
- 木
- 麵
- DMJD
[面]基本解釋
1.頭的前部,臉:臉~。顏~。~目。~~相覷。
2.用臉對著,向著:~對。~壁(a.面對著牆;b.佛教指面對牆壁靜坐修行)。
3.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額(票面的數額)。
4.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
5.量詞,多用於扁平的物件:一~鼓。
6.會見,直接接頭的:當~。~議。~晤。耳提~命(“耳提”,提著耳朵叮囑;“面命”,當面指教,形容教誨殷切)。
7.幾何學上指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有長有寬沒有厚的形:平~。曲(qū)~。
8.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粉。~食。~包。
9.粉末:藥~兒。
10.由麵粉和水做成的條狀食物:~條。
11.食物含纖維少而柔軟:這種瓜很~。
[面]詳細解釋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裡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龐。“面”,在古代指人的整個面部。“臉”是魏晉時期才出現,而且只指兩頰的上部,唐宋口語中才開始用同“面”本義:臉)
同本義
面,顏前也。——《說文》
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周禮·撢人》
私面私獻。——《周禮·司儀》
大輅在賓階面。——《書·顧命》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 白居易《賣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椎髻仰面。——明· 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面不廝睹(臉不對著看,表示生氣);顏面(臉面;臉部;體面;面子);滿面(整個面部)
外表;表面
微瀾動水面。——韓愈《南山詩》
又如:面從(表面順從。指非出於由衷之願);面友(非以真誠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誠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誠相交的朋友)
皮,面。遮蓋物;遮蓋另一物的東西 。如:書面兒;被面;夾襖面;鞋面
部位;方面
四面竹樹環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圍敵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幾何學上稱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
皆面也。——蔡元培《圖畫》
體面互見。
水面初平雲腳低。——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又如:舍體而取面;平面;面積
情面 。如:面弱(講情面;軟弱)
〈形〉
當面
面語之。——清· 方苞《獄中雜記》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面欺(當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陳(當面陳述);面違(當面違逆他人意旨)
〈動〉
朝向;面對;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戰國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湯問》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趙策》
面牆而立,不成人也。——《晉書·涼武昭王傳》
開窗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南面召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面壁(佛家語,指面對牆壁,端坐靜修);面面相窺(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對看);面牆而立(人如不學,就象面向牆壁而立,毫無所見);面面(面對面)
見面
許久不面,請到宮少坐一時,何如?——《西遊記》
又如:面聖(舊時稱朝見皇帝為面聖)
通“勔”。勉勵
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書·召誥》
謀面,用丕訓德。——《書·立政》
通“偭”。面向
尊壺者面其鼻。——《禮·少儀》
通“偭”。背向
馬童面之。——《史記·項羽本紀》
面而封之。——《漢書·張歐傳》
〈量〉
——多用於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鏡子;一面旗子
麵、麪 miàn
〈名〉
麵粉,小麥精細地磨成的粉
麪,麥末也。——《說文》
又如:麵糊鬼(用麵糊粘成的紙牌);玉米面;大米麵;白面
纖細微粒組成的物質 。如:胡椒麵;藥面
〈形〉
食物纖維少而柔軟的 。如:這塊白薯真面
[面]百科解釋
(1)面,讀作:miàn。面字從“一 + 自”,從囗(wéi)。“一 + 自”表示“鼻子及其附近”。“囗”指“外圍”。“一 + 自”與“囗”聯合起來表示“人臉”。本義是人臉。轉義是婦人以谷粉擦臉。(2)麺,讀作:miàn。形聲。從麥,丏或面聲。本義:麥子磨的麵粉。 更多→ 面
[面]英文翻譯
plane; side, dimension; surface; face
[面]為謎底的謎語
1.合二而一(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