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jīng shén]
[精神]基本解釋
1.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2.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3.活力;精力
4.活躍;有生氣
[精神]詳細解釋
指人的精氣、元神。相對於形骸而言。
《呂氏春秋·盡數》:“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 漢 王符 《潛夫論·卜列》:“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詩:“精神與時息,形質隨日化。”
指人的意識。
《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清 劉大櫆 《見吾軒詩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結也。”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至於精神定義若何,欲求精確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簡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質者,即為精神可矣。”
猶實質,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讀史》詩:“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各部尚書,出則為各部長官,入則為參預政務大臣,與外國內閣官制,其精神固無異也。” 魯迅 《三閒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
精力體氣。
《韓詩外傳》卷六:“勞矣 箕子 !盡其精神,竭其忠愛。”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 趙明誠 ﹞始負擔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紅樓夢》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覺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張;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 李紈 協理。”
形容人或物有生氣。
《世說新語·言語》“ 周僕射 ” 劉孝標 注引《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范成大 《再題瓶中梅花》詩:“風袂挽香雖淡薄,月窗橫影已精神。”《紅樓夢》第四九回:“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駱駝祥子》二十:“連大氣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顯著特別的精神。精神了兩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氣了。”
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態。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北齊書·廢帝紀》:“ 文宣 怒,親以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時復昏擾。” 清 劉大櫆 《鄉飲大賓金君傳》:“遇事之盤錯,其精神常鎮定,而卒能有剖決以解其紛。”
風采神韻。
宋 周美成 《燭影搖紅》詞:“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 元 鍾嗣成 《一枝花·自序醜齋》套曲:“那裡取 陳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風流麵皮;那裡取 潘安 般俊俏容儀。”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 明 王世貞 評《子虛》《上林》,以為材極富,辭極麗,運筆極古雅,精神極流動。”
精明;機警。
《宋書·謝弘微傳》:“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觀方今之人,趨進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為精神,以能訐人為風采。” 老舍 《駱駝祥子》二:“有了炮聲,兵們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該精神著點了。”
神通。
《西遊記》第二回:“ 祖師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過來!我問你弄甚么精神,變甚么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西遊記》第十六回:“你看他弄個精神,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蜜蜂兒。”
10.哲學名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的心理狀態。為物質運動的最高產物。
[精神]百科解釋
情感:大腦的思維活動,生物體腦組織所釋放的一種不可見的暗能量;元素:生命的組成部分,精神即“精氣”與“元神”,是一種暗物質(量子物質)。哲學上,精神的定義,就內涵方面而言:精神是過去事和物的記錄及此記錄的重演。(1)精神物是過去事和物在現實物中的記錄。(2)精神事是精神物在現實物中的重演。記錄:以新疊舊式的暫態變化;重演:以舊啟新式的暫態變化。記錄和重演都是沿“宇宙之道”作定向前行,即都是按“宇宙三律”作“物憶現檢,趨同離異”的局部循環,其區別只在於變化前後暫態的不同。 更多→ 精神
[精神]英文翻譯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