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攝製或印製的形象
有些像;仿佛 [像]
為紀念、宣傳等目的,用石膏、花崗岩、銅等材料塑造、雕刻的人(或物)的形象
石雕的人像。《南史·阮孝緒傳》:“末年蔬食斷酒,其恆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補之,罄心敬禮,經一晝夜忽然完復。”《法苑珠林》卷二十:“ 宋 世所獲二石像,立高七尺,銘其背上,一名 維衛佛 ,二名 迦葉佛 ,莫識年代而字分明,在 吳郡 通玄寺 。” 唐 黃滔 《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 巴金 《新生·四月二十日》:“他底聲音是很堅定的;他底短小的身軀站在沙發麵前,也是很堅定的,仿佛是一座石像。”
人頭部的像
1.畫人像 2.畫成的人像
神仙或佛祖的圖像、塑像
用特種裝置把物體的圖像分解,變成電信號,記錄下來
用圖畫、素描或其他繪畫手法描繪某人臉部的像
言行合情合理--多用於否定或反問
釋迦牟尼佛的塑像
夠一定的標準或水平
蠟人。《法苑珠林》卷二十:“ 文宣 ( 齊文宣帝 )得牙,十許日,又夢在空中,狀若牛角,長三尺餘……俄覩一蠟像,亦三尺,瞬目而語。” 巴金 《<沉默集(二)>序》:“有一天,我在 巴黎 蠟像陳列館看了 馬拉 被刺的悲劇回來,一百數十年前的景象,激起了我腦海中的波濤。”
彼此有共同之處
錄音和錄像
構想
1.在照相材料上產生的人體的任何照片 2.人的形體的表現(如在素描、油畫、模型、雕塑、刺繡中),特指人體形象,尤指裸體人像的表現
為紀念某人而戴的有某人像的金屬章或塑膠章
來自物體的光通過小孔或受到反射、折射後形成的像。
1.畫像;遺像 2.影子,身影 3.形象。指人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