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氣   [yī qì]
[噫氣]基本解釋
1.氣壅塞而得通。吐氣。 2.指風。 3.噯氣。
[噫氣]詳細解釋
氣壅塞而得通。吐氣。
《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 疏:“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也。” 陳鼓應 今註:“噫氣,吐氣出聲。” 宋 余靖 《過大孤山》詩:“噫氣專吸呼,橫流以溟漲。” 清 金農 《冬雪》詩:“噫氣失煖威,頑寒出陰矯。”
指風。
清 唐孫華 《泊舟大孤山下》詩:“兩日都行廿里程,朝來噫氣尚難平。” 清 趙翼 《颶風歌》:“誰將噫氣閉土囊,一噴咽喉不可搤。”
噯氣。
《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鏇復代赭石湯主之。”註:“噫氣不除,胃氣逆也。”
[噫氣]百科解釋
噫氣乃口反食氣之病。又名噯氣,為胃中之濁氣上逆,經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氣體。是脾胃疾病之一。《靈樞。口問篇》曰;“寒氣客於胃,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謂噫”。 更多→ 噫氣
[噫氣]英文翻譯
Ruc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