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
- là xī
- 月
- 12
- 火
- 臘
- EAJG
[臘]基本解釋
[ là ]
1.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
2.冬天(多在臘月)醃製後風乾或熏乾的肉:~肉。~魚。~味。
3.姓。
[ xī ]1.乾肉:“噬~肉,遇毒。”
2.晾乾:“燃得而~之以為餌。”
3.皮膚皴皺。
[臘]詳細解釋
1. 臘 2. 臘
臘〈名〉
農曆十二月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晏殊《蝶戀花》
又如:臘盡春初;臘八會(佛家於臘八開的誦經法會);臘底(年底,農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與“伏”相對
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漢· 楊惲《報孫會宗書》
又如:臘梨(亦作“刺梨”、“瘌痢”。禿子,生禿瘡的人)
佛教戒律規定比丘受戒後每年夏季(兩期)三個月安居一處,修習教義,完畢,稱一臘 。如:戒臘;夏臘;法臘
人出生後七天
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人之初死,以七日為忌。——《玉笑零音》
冬季醃製、煙燻而成的食品 。如:臘肉;臘雞
另見 xī
〈名〉
(形聲。從肉,昔聲。本義:乾肉) 同本義
臘,脯也。——《廣雅·釋器》
噬臘肉。——《曷·噬》
魚臘。——《穆天子傳》。注:“乾魚。”
無臘與膚。——《儀禮·有司徹》。注:“臘為庶羞。”
布千匹,臘五百斤。——《晉書·謝安傳》
又如:臘肉(乾肉);臘人(古官名。掌乾肉)
〈動〉
曬乾;製成乾肉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臘田(乾枯的田)
另見 là
[臘]百科解釋
臘是指乾肉,柳宗元《捕蛇者說》提到“然得而臘之以為餌”。臘,陰曆十二月,臘肉為在臘月醃製的肉,因此臘(xī)肉與臘(là)肉不是同一種肉。由於《簡化字總表》將“臘”和“臘”合併為“臘”,“臘”變成了多音字,臘(xī)肉(乾肉)與臘(là)肉(臘月醃製的肉)都寫作“臘肉”。 更多→ 臘
[臘]英文翻譯
Wax
[臘]為謎底的謎語
1.共去空中攬日月(打一字)
2.元月廿一日(打一字)
3.一朝重安排(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