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   [hàn lín yuàn]
[翰林院]基本解釋
中國古代以文學供奉宮廷的官署。長官為掌院學士,屬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統稱翰林
[翰林院]詳細解釋
官署名。
唐 初置,本為各種文藝技術內廷供奉之處。 宋 代猶以翰林院勾當官總領天文、書藝、圖畫、醫官四局,以至御廚茶酒亦有翰林之稱。至於翰林學士供職之所,在 唐 為學士院,至 宋 始稱翰林學士院。 元 代稱翰林兼國史院。 明 將著作、修史、圖書等事務並歸翰林院,成為外朝官署。 清 沿 明 制,翰林院掌編修國史及草擬制誥等,其長官為掌院學士。
[翰林院]百科解釋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明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唐... 更多→ 翰林院
[翰林院]英文翻譯
The Imperial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