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   [shí kū]
[石窟]基本解釋
1.古時一種就著山崖開鑿成的寺廟建築,內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等
2.山岩上的洞
[石窟]詳細解釋
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晉書·隱逸傳·郭瑀》:“鑿石窟而居,服柏實以輕身。”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鏡,徑丈餘。” 宋 戴復古 《光澤溪上》詩:“風林無鳥宿,石窟有龍蟠。”
一種就著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 敦煌石窟 、 雲岡石窟 、 龍門石窟 等。
《魏書·李崇傳》:“以臣愚量,宜罷尚方雕靡之作,頗省 永寧 土木之功,並減 瑤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 姜伯勤 《敦煌尋夢》:“現存的分四層排列的482個石窟,是五至十四世紀的沙漠中的大畫廊。”
[石窟]百科解釋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更多→ 石窟
[石窟]英文翻譯
Gro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