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qīng míng]
[清明]基本解釋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清明]詳細解釋
物之輕清者。亦謂清澈明朗。
《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縣驛》詩:“去時樓上清明夜,月照樓前撩亂花。” 宋 歐陽修 《秋聲賦》:“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釗 《時》:“‘晨’為日之始,新鮮的朝氣,清明的曙光,都隨‘晨’的時光以俱至。”
指政治有法度,有條理。
《詩·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會朝清明。” 毛 傳:“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漢書·禮樂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時敘,民安其生,風俗一變。” 清 戴名世 《芝石記》:“獻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時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見其然也。” 夏衍 《秋瑾傳》第一幕:“不把 中國 弄得強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們怎能從這黑暗裡解放出來吶?”
神志清晰;清察明審。
《禮記·玉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 鄭玄 註:“察於事也。”《淮南子·主術訓》:“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輻湊竝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華頌·鴨綠江》:“我們的理智是清明的,不會跟著狂人們一道發狂。”
聲音清朗。
《禮記·樂記》:“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 鄭玄 註:“清明,謂人聲也。” 孔穎達 疏:“人之歌曲清潔顯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諤 《郡中即事》詩之一:“鼓角清明如戰壘,梧桐搖落似貧居。”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但這聲音已經不再那樣清明尖銳了,它發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節氣名。公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國有清明節踏青、掃墓的習俗。
《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釋引 孔穎達 曰:“清明,謂物生清浄明潔。”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東道路詩》:“屬值清明節,榮華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見》詩:“清明縱便天使來,一把紙錢風樹杪。” 明 徐元 《八義記·宣子勸農》:“節屆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紅青。”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
東南風。
《國語·周語下》“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三國 吳 韋昭 註:“東南曰巽,為木,為清明。”參見“ 清明風 ”。
金精;金神。
《意林》卷四引 漢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畢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廣雅·釋天》:“金神謂之清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側,有一祠,目之為 冶泉祠 。按《廣雅》,‘金神謂之清明’,斯地蓋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稱焉。”
冷肅。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味,何氣使然?”《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五運郁極乃發歌》:“木發毀折金清明,火發曛味有多少。”註:“金髮之徵,微者為燥,甚為清明;清明,冷肅也。”
[清明]百科解釋
清明,節氣,清明節的簡稱,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後來兼併了寒食的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見《荀子·解蔽》:“虛壹而淨,謂之大清明。” 更多→ 清明
[清明]英文翻譯
Qi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