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   [jǐ jiǎo]
[掎角]基本解釋
1.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 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 晉 人角之,諸戎掎之,與 晉 掊之。” 孔穎達 疏:“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唐 陳子昂 《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將邊疆,惟倚 金山 諸蕃,共為形勢。”2.謂分兵互相呼應。《舊唐書·德宗紀下》:“宜令諸道各出師徒,掎角齊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當是時,先 修親王 屯 歸化城 , 順承郡王 屯 賀蘭山 ,互相掎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從 松山 和 乳峰山 兩處撤退時,留下了幾千人馬和十幾門大炮在幾座營寨中,以便與 松山城 互為掎角,抗擊 清 兵。”3.偏斜,不正相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許,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樹,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當。”
[掎角]詳細解釋
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 晉 人角之,諸戎掎之,與 晉 掊之。” 孔穎達 疏:“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唐 陳子昂 《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將邊疆,惟倚 金山 諸蕃,共為形勢。”
謂分兵互相呼應。
《舊唐書·德宗紀下》:“宜令諸道各出師徒,掎角齊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當是時,先 修親王 屯 歸化城 , 順承郡王 屯 賀蘭山 ,互相掎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從 松山 和 乳峰山 兩處撤退時,留下了幾千人馬和十幾門大炮在幾座營寨中,以便與 松山城 互為掎角,抗擊 清 兵。”
偏斜,不正相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許,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樹,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當。”
[掎角]百科解釋
掎角 jǐ jiǎo ,也作“犄角”。捉獸時拖住獸腳叫“掎”,抓住獸角叫“角”,“掎角”比喻兩頭牽制或兩面夾擊:掎角之勢。①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②謂分兵互相呼應。③偏斜,不正相對。 更多→ 掎角
[掎角]英文翻譯
defeat the en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