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關   [chāo guān]
[鈔關]基本解釋
明 清 兩代收取關稅之所。因以鈔納稅,故名。
[鈔關]詳細解釋
明 清 兩代收取關稅之所。因以鈔納稅,故名。
《明史·食貨志五》:“計所載料多寡,路近遠納鈔,鈔關之設自此始。” 清 顧公燮 《丹午筆記·鈔關》:“ 元 末錢多銀少,議行紙鈔。 明太祖 設立天下各關隘,命以鈔納稅,漸次收盡,故名鈔關。” 吳晗 《燈下集·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一些問題》:“為了保持鈔法流通,沿 長江 、 運河 及各布政司所在地,建立了三十三個鈔關。”
[鈔關]百科解釋
明代內地徵稅的關卡。鈔關是明政府為疏通鈔法而設,因起初系以鈔(紙幣)交稅,故稱鈔關。 更多→ 鈔關
[鈔關]英文翻譯
tax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