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   [kǔ zhú]
[苦竹]基本解釋
竹的一種。 稈矮小,節比別的竹子長。
[苦竹]詳細解釋
又名傘柄竹。禾本科。稈圓筒形,高達四米。籜鞘細長三角形,籜葉披針形。筍有苦味,不能食用。莖可作造紙原料和制傘柄、筆管等。
晉 戴凱之 《竹譜》:“杞髮苦竹,促節薄齒。束物體柔,殆同麻枲。” 唐 李白 《勞勞亭》詩:“苦竹寒聲動秋月,獨宿空簾歸夢長。” 宋 梅堯臣 《山行冒雨至村家》詩:“雨急芹泥滑,禽鳴苦竹秋。”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庵後的山坡上,是一片細細的苦竹。”
[苦竹]百科解釋
苦竹,別名:傘柄竹,拉丁文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為禾本科、大明竹屬植物,植株呈小喬木或灌木狀。竿高3-5米,粗3-4厘米不等,直立,竿壁厚約6毫米,幼竿淡綠色,具白粉,老後漸轉綠黃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叢生,圓筒形。該植物的嫩葉、嫩苗、根莖等均可供藥用,夏、秋季採摘,鮮用或曬乾。中藥名分別為: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清痰等功效。 更多→ 苦竹
[苦竹]英文翻譯
Ku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