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氣是什麼意思,聲氣的解釋,聲氣的反義詞近義詞,聲氣的意思,聲氣的英文翻譯

聲氣   [shēng qì]

[聲氣]基本解釋

1.指訊息或信息
2.〈方〉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3.指士氣
4.指鼓動士氣
5.志趣和性格;意氣

[聲氣]詳細解釋

  1. 聲音氣息。語本《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孔穎達 疏:“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同氣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礎柱潤是也。此二者聲氣相感也。” 宋 葉適 《與趙丞相書》:“聞命之日,慚汗悚仄,不能出聲氣。” 沙汀 《淘金記》十二:“同 彭胖 一桌的有三個茶客……沒有一個人出聲氣。”

  2. 指朋友間共同的旨趣和愛好。

    《鬼谷子·中經》:“聞聲和音,謂聲氣不同,則恩愛不接。” 宋 王禹偁 《別長沙彭暐序》:“生即公之季子,侍駕而來,予得以聲氣求應之義投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公子倒屣而出,燭之,非他,乃 周生 , 宛平 之名士也,素以聲氣相善。”亦用於貶義,指官場中的交接往來。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一時奔走聲氣者,遂先期輻湊於其門,場屋中多倖進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他卻一面廣交聲氣,凡是有個紅點子的人,他無有不交結的。”

  3. 謂以金鼓之聲鼓舞士氣。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 杜預 註:“金鼓以佐士眾之聲氣。”

  4. 說話的聲音和語氣。

    漢 王充 《論衡·骨相》:“相或在內,或在外,或在形體,或在聲氣。”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司空 南陽 來季德 停喪在殯,忽然見形,坐祭牀上,顏色、服飾、聲氣,熟是也。”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三折:“就是恰纔那一隻空船上,有人在艙里啼哭,像一個女人的聲氣那。” 魯迅 《吶喊·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

  5. 指文章的聲韻和氣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夫才量學文,宜正體製,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採為肌膚,宮商為聲氣。”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自 皇甫持正 、 李南紀 、 孫可之 以後,學 韓 者皆犯之,然其法度之正,聲氣之雅,較之破度敗律以為新奇者,已如負青天而下視矣。” 章炳麟 《辨詩》:“ 漢 世《郊祀》《房中》之樂,有三言七言者,其辭閎麗詄盪,不本《雅》《頌》,而聲氣若與之呼召,其風獨五言為善。”

  6. 猶言神情、氣概、聲勢。

    漢 徐幹 《中論·法象》:“視不離乎結襘之間,言不越乎表著之位,聲氣可范,精神可愛。”《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配 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一:“ 澹師 晝睡時,聲氣一何猥?” 孫犁 《白洋淀紀事·女保管》:“沒錯的地主富農也要求重新討論他們的成分,想鑽空子,聲氣更惡劣。”

  7. 猶言訊息或音訊。

    《明史·于玉立傳》:“海內建言廢錮諸臣,鹹以東林為歸。 玉立 與通聲氣,東林名益盛。” 張篁溪 《記自立會》:“後與吾師 康南海 先生暗通聲氣,得 南海 先生之助,宗旨乃稍稍易。” 鄒韜奮 《大眾生活社致北平全體學生的一封信》:“希望你們經常地跟其它各地的救亡戰士互通聲氣,以便建築一列全國規模的抗 日 救亡堡壘。”

  8. 猶議論。

    清 曾國藩 《原才》:“世教既衰,所謂一二人者不盡在位,彼其心之所嚮,勢不能不騰為口説而播為聲氣。”《老殘遊記》第十七回:“將來任憑你送人也罷,擇配也罷,你就有了主權,我也不遭聲氣。”

[聲氣]百科解釋

聲氣,指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語本《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更多→ 聲氣

[聲氣]英文翻譯

She

[聲氣]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