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什麼意思,瓷器的解釋,瓷器的反義詞近義詞,瓷器的意思,瓷器的英文翻譯

瓷器   [cí qì]

[瓷器]基本解釋

細密的陶瓷器皿,質硬,半透明,白色,發聲清脆,且無孔,以高嶺土、石英和長石為常用的基本原料,經一次灼燒而成,主要用作餐具、假牙、電絕緣體和化學器皿

[瓷器]詳細解釋

  1. 亦作“甆器”。 中國 古代重要發明之一。用黏土、長石和石英為原料,經混和、成形、乾燥而燒成的製品。

    夏 商 時已有原始素燒瓷器(即白陶),以後燒制技術逐漸改進提高。 唐 宋 後,瓷器製作取得重大發展。 明 以後, 景德鎮 成為瓷業中心,名聞世界。 唐 柳宗元 《代人進瓷器狀》:“右件瓷器等,並藝精埏埴,制合規模。”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浮梁陶器》:“ 浮梁 父老言,自來作知縣不買甆器者一人,君是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玩具·瓷器》:“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他卻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駡,又把瓷器傢伙一件件的往院子裡亂摔。” 吳海雲 《瓷國及其高峰·古今瓷器街》:“瓷都 景德鎮 的所有街道,幾乎都有出售瓷器的商店。”

[瓷器]百科解釋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謝肇制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更多→ 瓷器

[瓷器]英文翻譯

Porcelain

[瓷器]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