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   [wēi jī]
[危機]基本解釋
1.指產生危險的禍根
2.指嚴重困難的關頭
[危機]詳細解釋
亦作“ 危幾 ”。潛伏的禍害或危險。
三國 魏 呂安 《與嵇茂齊書》:“常恐風波潛駭,危機密發。”《宋書·范泰傳》:“如此,則苞桑可繫,危幾無兆。” 唐 劉言史 《觀繩伎》詩:“危機險勢無不有,倒掛纖腰學垂柳。” 毛澤東 《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之後,內戰危機是空前未有的。”
嚴重困難的關頭。亦特指經濟危機。
瞿秋白 《歐文的新社會》:“ 英國 的工業經過了一次大危機又恢復過來了。”如:危機輸出。
危險的機關。用於殺敵、獵獸、捕魚等的器具。
清 陳維崧 《八聲甘州·南耕齋中食鰣魚作》詞:“貪聽漁翁笛,悞觸危機。”
[危機]百科解釋
詞目:危機,拼音:wēi jī;詞義:是有危險又有機會的時刻,是給測試決策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團體、社會發展的轉折點,生死攸關、利益轉移,有如分叉路。 更多→ 危機
[危機]英文翻譯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