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4
  • WFG

[仁]基本解釋

1.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別人著想)。~愛。~政。~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義禮智(儒家的倫理思想)。~至義盡。一視同~(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2.果核的最內部分或其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兒。

3.姓。

[仁]詳細解釋

〈名〉

  1. (會意。從人,從二。右邊的二是重文。本義:博愛,人與人相互親愛)

  2.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孔子以之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

    仁,親也。——《說文》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親謂之仁。——《禮記·經解》

    溫良者,仁之本也。——《禮記·儒行》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禮記·喪服四制》

    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詩·鄭風·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術(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愛樸實);仁篤(仁愛篤厚);仁誨(仁愛的教誨);仁鄙(仁愛與鄙薄)

  4. 有德者之稱

  5. 舊指有仁德的人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又如:仁人網(傳說商湯曾讓獵人網開三面。指給予一條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於萬物生育者,古代常與五行等相配

    養之,長之,假之,仁也。——《禮記》

  8. 完美的道德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9.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則民與子仁。——《論語》。皇疏:“恩也。”

    厚澤深仁,遂有天下。——魯迅《偽自由書》

  11. 同情, 憐憫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柳宗元《天說》

  12. 種子外皮內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種子和堅果、核果及類似果實的內果皮裡邊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後改作“仁” 。如:核桃仁

  13. 類似果仁的東西 。如:瓜子仁

  14. 仁者,人也。——《禮記·中庸》。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盡心下》

    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論語·雍也》

  15. 古縣名

    又並蒲、 衍、 首、 垣,以臨 仁、 平丘。——《史記·春申君列傳》

  16. 水名

    烏江,府東七十里;源出水西蠻界,繞府南與 湘、 洪、 仁三江合。——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17. 等於8尺(一說7尺,也有說5.6尺或4尺的)的中國古代長度單位。通“仞”

    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台(始)於足下。——《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

〈形〉

  1. 有感覺能力——與“不”連用,作否定式 。如:兩手不仁;皮膚不仁

  2. 溫潤

    漢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辭。舊時常用於書信中 。如:仁台;仁兄

〈動〉

  1. 親愛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有仁民愛物之意。——王安石《上時政書》

  2. 同情;憐憫

    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

  3. 思念

    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禮記·仲尼燕居》

[仁]百科解釋

仁,ren,從人從二:從人,表示一個站立的人;從二,表示:(1).代表數目字,複數。指“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2).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從二不從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即有博愛心、包容心,自會產生仁愛心。這是個人自我提升之道。(3).作”丄“字用,為上。代表崇尚、提升、升華。“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 更多→

[仁]英文翻譯

humaneness, benevolence, kindness

[仁]為謎底的謎語

1.無可奈何大小去(打一字)

2.二人轉(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