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麼意思,中庸的解釋,中庸的反義詞近義詞,中庸的意思,中庸的英文翻譯

中庸   [zhōng yōng]

[中庸]基本解釋

1.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2.見四書
3.德才平常;中材

[中庸]詳細解釋

  1. 儒家的政治、哲學思想。主張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呂衡州溫文》:“洎乎獲友君子,乃知適於中庸,削去邪雜,顯陳直正。”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中:“但恐違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誠偽,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2. 指平庸、妥協、保守、不求上進。

    魯迅 《華蓋集·通訊》:“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3. 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敘。”

  4. 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註:“言不及中等庸人也。”《晉書·高光傳論》:“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三階》:“言人有三等,賢、愚、中庸。”

[中庸]百科解釋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更多→ 中庸

[中庸]英文翻譯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mediare;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中庸]近義詞

[中庸]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