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授知識技藝的人 2.對有技藝的人的尊稱
著色。
1.搽粉。《漢書·廣川王劉越傳》:“前畫工畫 望卿 舍, 望卿 袒裼傅粉其傍。” 南朝 梁簡文帝 《獨處愁》詩:“彈棋鏡奩上,傅粉高樓中。” 明 孫梅錫 《琴心記·勉撥房貲》:“你看我男子燒湯女傅粉,嗏, 臨邛 市上不折本。”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從來傅粉之面,止耐遠觀,難於近視。” 巴金 《家》三十:“卻換了一個畫眉傅粉的小生。”2.搽粉的人。借指妾婢。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你傅粉盈房,豈無殊色?我洗妝入道,不變初心。”
以膚淺的言詞牽強附會。
1.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draw wrong conclusions by fase analogy] 同附會。 2. 湊合,集合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草相交漆白黑丹青之所為。--《列子.湯問》3. 指文章的安排布局和修飾潤色等4.衡乃擬 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後漢書.張衡傳》
漢 班固 和 傅毅 的並稱。
1.憑藉城堞。 2.迫近城牆。
古時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 唐 杜枚 《杜秋娘》詩:“畫堂授傅姆,天人親捧持。” 宋 司馬光 《論公主宅內臣狀》:“臣聞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弗納於邪。公主生於深宮,年齒幼穉,不更傅姆之嚴,未知失得之理。”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女聞之,竊謂傅姆曰:‘女子託身,惟擇所歸。’” 梁啓超 《倡設女學堂啟》:“必待傅姆,《陽秋》之賢 伯姬 ;言告師氏,《周南》之歌淑女。”
太子太傅的略稱。
漢 賈誼 曾為 長沙王 太傅,故稱“ 漢 傅”。
1.從師。語出《禮記·由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 鄭玄 注:“外傅,教學之師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器業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寧宗紀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 梁啓超 《禁早婚議》:“常人大抵七八歲始就傅。”2. 宋 代設定在京的學校名。《宋史·選舉志三》:“ 哲宗 時,初置在京國小,曰‘就傅’、‘初筮’,凡兩齋。”
1.順從,依順。傅,同“附”。 2.曲加附會。傅,同“附”。
1. 化學家。福建福州人。美國密執安大學博士。曾任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廈門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中科院學部委員。提出利用潤濕熱測定固體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熱力學理論考察固液界面和氣液界面吸附層的性質,設計出一種計算表面活度係數的方法;與人合作研究雞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張力,並根據吉布斯公式計算出雞蛋清蛋白分子的橫截面積等。著有《化學熱力學導論》、《普通化學》等。
古代官名。“三孤”之一。
見“ 謝太傅 ”。
輔導。
古代保育、輔導貴族子女的老年男子。《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漢書·張騫傳》:“子 昆莫 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
即傅父。
指靠近外城。
即 羊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