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一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賞析二
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淒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鬱。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谿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