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或其它哺乳動物臉上覆蓋著鼻腔前部的突出部分;泛指包括鼻腔在內的鼻子
1.撲鼻。2.中醫治療黃熱病的一種方法。把瓜蒂放在鼻上,吸之以通氣。
始祖,比喻創始人
鼻子的外開口;泛指帶有鼻子外開口的鼻窩的前部
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菸草製品
鼻子的嵴
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兒
鼻子不通氣
亦作“鼻衂”。鼻出血。多由鼻部受外傷、鼻腔疾患、高血壓、缺乏維生素C或K以及傷寒等急性傳染病引起。 隋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鼻衄候》:“肺開竅於鼻,熱乘於血,則氣亦熱也。血氣俱熱,血隨氣發出於鼻為鼻衄。”《醫宗金鑒·失血總括》:“九竅出血名大衄,鼻出鼻衄腦如泉。”《新華文摘》1982年第2期:“鄉人 田 某,鼻衄而血箭,奄奄一息,眾醫束手。”
鼻發酸。形容悲痛傷心。
氣味沖鼻而來
鼻尖兩側的部分
馬、驢、騾等牲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由鼻疽桿菌引起,在內臟、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結節,壞死後,變成潰瘍,症狀是流帶膿的鼻涕
騾馬等鼻子裡發出響聲
1.鼻腔呼吸時的氣息 2.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 --《後漢書.袁紹傳》
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體
在高等脊椎動物為拱狀的腔,位於顱底與口腔頂之間
1.捂住鼻子。表示對骯髒、發臭之物的厭惡。 2.遮掩口鼻低聲說話。表示謹慎小心。 3.《韓非子·內儲說下》:“魏王遺荊王美人,荊王甚悅之。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因為(謂)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也。’王強問之,對曰:‘頃嘗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戰國策·楚策四》亦載此事。後以“掩鼻”為女子進讒離間之典。
1.器物上面能夠穿上其他東西的小孔 2.〈方〉像哨子的東西
用特製的胃管經鼻腔插至胃並灌入流食,用於不能進食的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