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類   [hēi wǔ lèi]
[黑五類]基本解釋
中國文革中指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五種人(多用來指人的家庭出身)。與紅五類相對
[黑五類]詳細解釋
“文革”中,持極左觀點的人稱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為“黑五類”。
李國文 《冬天裡的春天》第五章:“喔,所謂黑五類式的家庭出身,頃刻之間,幾乎是諷刺喜劇似的,再填什么登記表的時候,在那成分欄里,該寫上‘革乾’兩個字了吧?” 劉紹棠 《蛾眉》二:“這個文化大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再革下去,男女老幼都餓死,黑五類絕了種,紅五類也斷了根。”
[黑五類]百科解釋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黑五類”常指黑五類子女,也就是地、富、反、壞、右(即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文革初期,在血統論觀念的影響下,黑五類或黑七類子女在入團入黨、畢業分配、招工、參軍、提乾戀愛和婚姻等方面都受到歧視。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對文化大革命進行了全面的否定,家庭出身的概念逐漸淡漠,“黑五類”這一政治用語也不再使用。 更多→ 黑五類
[黑五類]英文翻譯
the five categories of disgraced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