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使是什麼意思,防禦使的解釋,防禦使的反義詞近義詞,防禦使的意思,防禦使的英文翻譯

防禦使   [fáng yù shǐ]

[防禦使]基本解釋

職官名。

[防禦使]詳細解釋

  1. 職官名。

    唐 武則天 時始設於 夏州 , 安 史 之亂時分設於中原軍事要地,掌本區軍事,以刺史兼任,常與團練使互兼,以後廢置無常。至 宋 代為武將兼銜,官階高於團練使,低於觀察使。 遼 南面官系統中有防禦使。 清 代各省駐防軍中設防禦使,是正五品武官。駐京之健銳營及各陵寢亦設防禦使。 唐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詩:“遷轉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舊唐書·職官志三》:“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禦使,以治軍事,刺史兼之,不賜旌節。”《金史·宣宗紀上》:“ 德州 防禦使 完顏醜奴 伏誅。”

[防禦使]百科解釋

防禦使,官名。唐代開始設定的地方軍事長官。唐代防禦使全稱為防禦守捉使。有都防禦使、州防禦使兩種。州防禦使最早見於聖曆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禦使。開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訥為隴右防禦使。唐玄宗李隆基為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詔令在軍事衝要地區置防禦使,次年正月以許遠為睢陽郡太守兼防禦使,隨後在河南、河北、河東、關內、山南、劍南等地設定。至德元年(756)後,置於中原大都、軍事要地,掌管軍事,由刺史兼任,後又常與團練使互兼。肅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詔停諸州防禦使。但不久,代宗又復置,並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 更多→ 防禦使

[防禦使]英文翻譯

Defense 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