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   [wèi wǎn]
[胃脘]基本解釋
1.中醫指胃的內腔。其上口叫上脘,中部叫中脘,下口叫下脘。 2.猶胃口。比喻對事物的興趣。
[胃脘]詳細解釋
中醫指胃的內腔。其上口叫上脘,中部叫中脘,下口叫下脘。
《靈樞經·四時氣》:“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咽則下入胃脘,次入胃。”《負曝閒談》第三回:“ 柳國斌 當下被他妻子搶白了一頓,氣得啞口無言,後來連鴉片煙都抽不進,把手揉著胃脘,只喊啊唷。”
猶胃口。比喻對事物的興趣。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姑娘此刻只管心裡不服氣,不知怎的耳朵里聽了這一路的話覺得對胃脘,漸漸臉兒上也就和平起來。”
[胃脘]百科解釋
①泛指胃腔。 ②經穴別名。《素問·氣穴論》:“上紀者,胃脘也。”王冰註:“謂中脘也。”《黃帝內經》:“脘,通胃,氣之所積。”後《類經圖翼》列為中脘穴之別名。而《針灸聚英》又為上脘穴之別名。參見各條。 胃脘,包括整個胃體。胃上口賁門稱上脘,胃下口幽門稱下脘,界於上下口之間的胃體稱中脘。 胃脘是一個中醫名詞。古人認為胃脘處在心下,歧骨(劍突)下的部位為心窩部,在這個部位發生的疼痛,即為心下痛,心口痛、心窩痛、也稱心痛。後世很多醫家認識到胃與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故又把胃痛與心痛區別開來。 更多→ 胃脘
[胃脘]英文翻譯
The stom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