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   [zhuàn zì]
[篆字]基本解釋
1.篆體字。
2.符籙。
[篆字]詳細解釋
篆體字。
《晉書·衛恆傳》:“ 秦 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許氏 ﹞言古隸之書,起於 秦 代,而篆字文繁,無會劇務,故用隸人之省,謂之隸書。” 宋 蘇軾 《巫山》詩:“絶頂有三碑,詰曲古篆字。”
符籙。
唐 裴鉶 《傳奇·鄧甲》:“遂立壇於桑林中,廣四丈,以丹素周之。乃飛篆字,召十里內蛇。” 周楞伽 註:“篆字,就是符籙。”
[篆字]百科解釋
是大篆、小篆的統稱,亦稱篆書。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更多→ 篆字
[篆字]英文翻譯
Seal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