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什麼意思,科舉的解釋,科舉的反義詞近義詞,科舉的意思,科舉的英文翻譯

科舉   [kē jǔ]

[科舉]基本解釋

指中國從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考試制度

[科舉]詳細解釋

  1. 封建時代對官吏的政績優劣考核上報。

    晉 杜預 《上黜陟課法略》:“今科舉優劣,莫若委任達官,各考所統……其六歲處優舉者,超用之,六歲處劣舉者,奏免之。”

  2. 隋 唐 以來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試選拔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亦指這種考試。

    《宋史·選舉志二》:“自 神宗 朝 程顥 、 程頤 以道學倡於 洛 ,四方師之,中興盛於東南,科舉之文稍用 頤 説。”《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似道 密訪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輩所為,乘 理宗皇帝 晏駕,奏停是年科舉。”《儒林外史》第六回:“又過了三四日, 嚴大老官 也從省里科舉了回來。” 葉聖陶 《倪煥之》二:“那時還行著科舉,出身寒素,不多時便飛黃騰達的,城裡就有好幾個。”

[科舉]百科解釋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占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另闢... 更多→ 科舉

[科舉]英文翻譯

Imperial Examination

[科舉]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