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偷偷地不讓人知道 2.個人的,自己的 3.平兒笑道:我那個私自另外有了,這是官中的,也該出一分。--《紅樓夢》
[old-style private school] 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實行個別教學,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回憶我的母親》
不讓外人知道的話。
指女的不顧阻攔投奔所愛的人或一塊逃跑
私人[sīrén]1. [ones own man]:因私交、私利而依附於自己的人任用私人2. [personal friends,relatives or confident of bigwig]:權勢者的親舊或部屬是時以大中蒸撫關者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即如前年胡景桂參劾慰帥一事, 胡乃 榮之私人, 榮遣其劾帥而已查辦,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n私人[sīrén]1. [private;personal]2. 歸屬於或關係到個別的人、公司或某一企業或領域的核心人物的私人企業3. 用政府以外的資產所製造、生產或發行的私人的郵寄卡片私人戳記
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1. [whisper]:低聲說知心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竊竊私語2. [talk over privately]:私下裡談論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3. [have a underhand secret talk]:私相密談九年,景公使 晏嬰之 晉,與 叔向私語曰:齊政卒歸 田氏。 田氏雖無大德,公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史記.齊世家》
1.猶私蓄。指私有的財產。 2.私行收藏或藏匿。
私人的利益
指舊時官員私人所置的住所。《後漢書·賈復傳》:“ 復 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既還私第,闔門養威重。”《宋書·彭城王義康傳》:“鞠恭慄悚,若墮谿壑,有何心顏,而安斯寵,輒解所職,待罪私第。” 宋 蘇軾 《醉白堂記》:“故 魏國忠獻 韓公 ,作堂於私第之池上,名之曰 醉白 。” 清 吳偉業 《蕭何》詩:“ 蕭相 營私第,他年畏勢家。”
1.指家庭成員不讓別人知道的積蓄 2.不願公開的 3.私人的房屋。 4.舊時大家庭中兄弟各自住的房子
1.為私人利益打算的念頭 2.個人心裡;內心裡
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學問並尊之師的,稱之為私淑
公方和私方
只為自己打算,只圖個人的利益
私人黨徒。
1.亦作“私畜”。個人的積蓄。 2.私自貯藏。
1.個人的恩惠。 2.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1.販賣私鹽。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私鹽變價》:“人鹽並獲,若無持械,止以販私治罪。” 王先謙 《東華續錄·道光十年》:“該犯前因發遣遇赦,後復犯罪,擬流,逃回販私,乃準令自贖。”2.販賣走私物品。《光明日報》1982.2.23:“其實,販私是販賣走私物品的簡稱。”《當代奇案選·老闆落網記》:“1981年10月3日,據可靠情報,從外地來了一夥販私分子到 南通 購買黃金。”
個人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