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   [wù sè]
[物色]基本解釋
1.牲畜的毛色
2.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3.瞅見;看到
4.風物;景色
5.各種物品
[物色]詳細解釋
牲畜的毛色。
《禮記·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陳澔 集說:“物色或騂或黝。” 明 張寧 《方洲雜言》:“ 文帝 初耕藉田時,借牛于田家。既終畝,二耕叟互錯認牛,喧閧不已。帝召問之曰:‘父老何自錯?牛物色奈何?’”
物體的顏色。
《金史·仆散忠義傳》:“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綠沉》:“蓋有物色之深者為緑沉也。”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二:“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時,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
形狀;形貌。
《西京雜記》卷二:“ 高帝 既作 新豐 ,並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竟識其家。”《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李賢 註:“以其形貌求之。”《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春卿》:“嘗送徒於州,亡其籍,至廷,口記物色,凡千人,無所差。”
景色;景象。
南朝 宋 鮑照 《秋日示休上人》詩:“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榮。” 宋 蘇舜欽 《寄王幾道同年》詩:“ 新安 道中物色佳,山昏雲澹晚雨斜。” 明 高啟 《宣和所題畫》詩:“那知回首 宣和殿 ,物色淒涼與畫同。”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乃戍 高加索 ,見其地之物色,詩益雄美。”
用品,物品。
《南史·劉孝綽傳》:“ 溉 少孤,宅近僧寺, 孝綽 往 溉 許,適見黃臥具, 孝綽 謂僧物色也,撫手笑。”《朱子語類》卷十六:“如一箇好物色到面前,真箇是好,也須道是好。”《宣和遺事》後集:“所貢物色,盡取之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房裡多是要緊文書物色,你敢亂動么!”
訪求,尋找;挑選。
漢 劉向 《列仙傳·關令尹喜》:“ 老子 西遊, 喜 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 老子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令臣搜訪詩人,臣已物色得數人。”《明史·韓林兒傳》:“ 福通 物色 林兒 ,得諸 碭山 夾河 ,迎至 亳 ,僭稱皇帝。” 張重光 《坐寫字間的人》一:“他叫 章湘 ,和我一樣是半年前從基層物色到局宣傳處的。”
引申指搜捕。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經北艦十餘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上:“然隆準之子孫,千人亦見,其能免於逆胡之物色乎?”
端詳;辨認。
宋 無名氏 《李師師外傳》:“帝於燈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韻,閃爍驚眸。”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東鄰墓》:“捕驚醒……駕輕舠,破浪南下,適遇 金 ,見其兩足尖搭舵後,屹如山峙,詳加物色,宛與夢符。”
猶物性。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 浦起龍 心解:“猶 莊子 言使得全其天年。” 唐 孟郊 《與韓愈李翱張籍話別》詩:“物色豈知異,人心故將違。”
10.標誌。
明 王濟 《君子堂日詢手鏡》:“由 貴 陸行往 賓州 ,必經 大龍山 ,非 馮氏 之車則不敢行,車上有小旗為物色。”
[物色]百科解釋
物色是國內移動視頻直播軟體物色全新升級,獨特的直播視角,炫酷的分享模式,新穎的社互動動,打造屬於你自己的直播舞台,建立全民直播時代。 更多→ 物色
[物色]英文翻譯
Looking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