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   [hé tún]
[河豚]基本解釋
東方魨的俗稱。 體內(主要是生殖腺、肝臟和血液)含有類似於箭毒的熱穩定毒素。常見的有蟲紋東方魨(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東方魨( F.ocellatus )和暗色東方魨( F.obscurus )。亦作魨科魚的俗稱
[河豚]詳細解釋
亦作“ 河魨 ”。魚名。體圓筒形,口小,牙癒合成牙板。背部黑綠色,腹部白色,鰭紫紅色。肉味鮮美,肝臟、生殖腺及血液有劇毒,經處理後可食用。我國沿海和某些內河有出產。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之一:“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元 王逢 《江邊竹枝詞》:“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獨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食品有名》:“水之鹹淡相交處產河豚。河豚,魚類也,無鱗頰,常怒氣滿腹,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殺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之一》:“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河豚]百科解釋
河魨(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註: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被廣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種淡水哺乳動物。)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 更多→ 河豚
[河豚]英文翻譯
Pu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