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 5
  • NAV

[民]基本解釋

1.以勞動民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主。~國。~法。公~(在一國內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並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具有國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族。

3.勞動大眾的,非官方的:~間。~歌。~諺。~風。~情。

4.某族的人:漢~。回~。

5.從事不同職業的人:農~。漁~。

6.非軍事的:~品。~航。

7.同“苠”。

[民]詳細解釋

〈名〉

  1. (指事。從古文之象。古文從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與君、官對稱)

  2. 同本義

    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說文》。按,古文從母。取蕃育也,上下眾多意,指事。

    民,氓也。——《廣雅》。按,土著者曰民,外來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穀梁傳·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傳·桓公六年》

    無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左傳·閔公元年》

    黎民阻飢。——《書·舜典》

    民不適有居。——《書·盤庚上》

    哀我征夫,獨為匪民。——《詩·小雅·何草不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徵召服勞役的百姓);民戶(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眾的希望、心愿;在民眾中的聲望);民牧(民眾的治理者。後指地方的長官);民情(民眾的心情、意願);民役(民眾所承擔的勞役);民利(民眾的利益);民命(民眾的意旨;民眾的生命;人命);民和(民眾和睦團結);漢民;回民;藏民;民壯(清朝州、縣官的衛兵。即三班中的壯班);漁民;農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創造的財富);民經(人民的規範);民熙物阜(人民安樂,物產富饒。形容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禍害);民力(人民的財力和勞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勞動果實);民財(人民的財物);民紀(人民行為的準則);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無地之中以生。——《左傳·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賦本性);民靈(人和神);民智(人的聰明才智)

〈形〉

  1. 民間的

    輕徭薄賦,以寬民力。——方勺《方臘起義》

  2. 又如:民謠(民間流傳的歌謠);民營(民間經營);民語(民間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語);民獄(民間訴訟案件);民社(民間祭祀土神)

[民]百科解釋

民 (mín)會意。字從屍從氏。“屍”意為“身體不動彈”,引申為“不遷徙”。“氏”意為“國族”、“族”。“屍”與“氏”聯合起來表示“本地常住人口”、“土著”。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闢土植谷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穀梁傳·成元年》可用作姓氏。筆畫數:5;部首:乛。 更多→

[民]英文翻譯

ci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