榠楂   [míng zhā]
[榠楂]基本解釋
榠桲,一種喬木及其果實,略似蘋果,果肉酸,可作蜜餞及膠水
[榠楂]詳細解釋
亦作“ 榠查 ”。亦作“ 榠樝 ”。果木名。落葉喬木。果實亦名榠楂,味澀,可入藥。
《南史·到彥之傳》:“ 王敬則 執榠查,以刀子削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部·榠楂》﹝集解﹞引 蘇頌 曰:“榠楂木、葉、花、實酷類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黃色。辨之惟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此則榠楂也。可以進酒去痰。”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則紅熟爛如泥而可食。”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師》詩:“踞堂俯視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榠楂]百科解釋
榠楂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mínɡ zhā,是薔薇科植物木瓜(榠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成熟果實。習稱“光皮木瓜”。 更多→ 榠楂
[榠楂]英文翻譯
Mingz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