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è 
  • 7
  • AAK

[戒]基本解釋

1.防備:~心。~備。~嚴。~驕~躁。

2.革除不良嗜好:~除。~煙。

3.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齋~。

4.準備:~途。~裝。

5.古同“界”,界限。

[戒]詳細解釋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2. 同本義

    戒,警也。——《說文》

    豈不日戒。——《詩·小雅·採薇》

    以三年之戒。——《禮記·曾子問》

    基澆能戒之。——《左傳·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國語·吳語》

    怵然為戒。——《莊子·養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備謹慎);戒書(用來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將破曉);戒守(警戒守衛);戒命(禁止某些行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詩(自我警戒的詩)

  4. 通“誡”。告誡

    主人戒賓。——《儀禮·士冠禮》

    三保戒團眾。——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5. 又如:戒勉(告誡勉勵);戒約(告誡約束);戒諭(告誡;訓導);戒朝(告誡無將明)

  6. 留神,當心 。如:戒口(慎言);戒火(慎於用火);戒謹;戒慎

  7. 預備;準備

    既種既戒。——《詩·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裝(準備行裝);戒轄(準備車輛)

  9. 登程,出發 。如:戒行(登程,出發上路);戒途(出發,準備上路);戒程(登程,出發上路);戒道(登程,出發上路)

  10. 戒除

    戒奢以儉。——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殺(戒除殺生);戒脫(戒掉);戒絕;戒詩(戒除做詩);戒菸;戒酒

  12. 告請;約請 。如:戒期(定期);戒速(謂事先告知,再屆時邀請);戒食(約期共食;招宴)

  13. 齋戒

    聖人以此齋戒。——《易·繫辭》

    戒及宿之曰。——《周禮·太史》

    七曰戒。——《禮記·禮器》

〈名〉

  1.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論語》

  2. 戒指的簡稱 。如:鑽戒(鑲鑽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規懲戒。梵語Sila的意譯。指必須遵守的各種準則,防非止惡的規範 。如:戒定慧(佛教用語。指持戒、禪定和智慧,為佛家三無漏說);戒體(佛教用語。受戒的比丘內有防非止惡的自治力,而且始終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淨)

  4. 用於告戒的一種文體 。如:戒書(漢代皇帝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於河戒。——《史記·天官書》

    江河為南北兩戒。——《新唐書·天文志》

[戒]百科解釋

戒,從廾(gong)持戈,以戒不虞。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 更多→

[戒]英文翻譯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