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   [bù yī]
[布衣]基本解釋
1.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平民百姓
[布衣]詳細解釋
布制的衣服。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後漢書·禮儀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翠 ﹞又製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
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慶曆 中,有布衣 畢昇 ,又為活板。”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多應是皂蓋填門多顯輩,因此上錯認了風塵一布衣。”
[布衣]百科解釋
閱讀古文甚至近來作品時,都可碰到“布衣”一詞。“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儉樸;“布衣百姓”乾脆指廣大勞苦大眾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帛”指絲織品。富貴人家穿綾羅綢緞與絲綿織物,平民穿麻、葛織物。今人說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時才從外城傳入中原。後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更多→ 布衣
[布衣]英文翻譯
Comm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