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
- bāo bō
- 刂
- 10
- 金
- VIJH
[剝]基本解釋
[ bāo ]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皮。~花生。
[ bō ]義同(一),用於複合詞:~奪。~削(xuē)。~落。~蝕。生吞活~。
[剝]詳細解釋
1. 剝 2. 剝
剝〈動〉
∶去掉物的外皮或殼(多用於口語)
或剝或烹。——《詩·楚茨》
又如:剝花生;剝碗豆;剝牛皮;剝蔥皮
另見 bō
〈動〉
(會意。從刀,從錄,“錄”又兼作聲符。“錄”,《說文》:“刻割也。”本義:削;剝離;剝脫,即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
同本義
剝,裂也。——《說文》
剝,離也。——《廣雅》
或剝或亨。——《詩·小雅·楚茨》
然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荀子·強國》。注:“剝脫,謂颳去其生澀。”
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周禮·秋官》。注:“刊、剝互言耳,皆謂斫去次地之皮。”
溪頭臥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又如:剝除(削去);剝割(割削);剝製(剝取或削除外皮,加工製作);剝皮(剝去外皮)
割裂
是剝是菹。——《詩·小雅·信南山》
脫落
實熟則剝。——《莊子》
漢隸歲久,風雨剝蝕,故其字無復鋒芒。—— 陸游《老學庵筆記》
又如:剝落(剝損脫落;落地,沒有選上);剝缺(剝落殘缺);剝壞(剝落損壞)
強制除去
裸剝士女。——房玄齡《晉書》
又如:剝廬(剝奪他人蔭庇之所;窮困的居所);剝放(斥退)
盤剝;掠奪
故為吏牧民者競相剝削。——《梁書·賀琛傳》
患在於剝奪之不已。——元稹《錢貨議狀》
又如:剝害(盤剝傷害);剝褫(革除;褫奪)
罷免,革除 。如:剝坐(革職治罪);剝辱(謂革職之辱)
傷害
剝喪元良。——《書·泰誓中》
又如:剝喪(傷亡);剝戮(傷害殺戮);剝喪(傷亡;喪亂)
衰微;減少 。如:剝極(時運不利或事物衰敗到了極點)
另見 bāo;pū
[剝]百科解釋
剝:(1)bāo(口語),去掉外面的皮或殼,如”剝花生“”剝皮“;(2)bō(書面語),用於合成詞或成語,如”剝削“”剝奪“”剝落“”生吞活剝“。剝,制理。字義源於《周易》剝卦卦象。卦象上九位居五陰爻之上,有統制五陰之象,卦辭講:“剝,不利有攸往。”剝的本義是以刀砍物而致物裂。從卦形看,上九之下的五陰有中間開裂之象,生活中最常見的用斧頭劈木頭一樣,斧子劈上頭一點,即可順其絲紋裂至於下,由此可以總結出以點帶面的管理思想。 更多→ 剝
[剝]英文翻譯
p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