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dān ěr]
[儋耳]基本解釋
1.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 唐 張說 《宋公遺愛碑頌》:“雖有文身鑿齒,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館水,種落異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參閱《後漢書·明帝紀》 李賢 注。2.古代北方國名。《山海經·大荒北經》:“有 儋耳 之國, 任 姓, 禺號 子,食穀。”3.古代南方國名。又名 離耳 。 漢 元鼎 六年內屬,稱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島 儋縣 。《史記·貨殖列傳》:“ 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與 江 南大同俗,而 楊 越 多焉。”《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 劉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沉佺期 《初達驩州》詩:“水行 儋耳 國,陸行 雕題 藪。” 宋 蘇軾 《桄榔庵銘》:“ 東坡居士 ,謫於 儋耳 。” 清 管掄 《蠻中作》詩:“從來聖世要荒外, 儋耳 龍場 自有人。”《說文·耳部》“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有 聸耳國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變為 聸耳 ,再變則為 儋耳 矣。”
[儋耳]詳細解釋
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
《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 唐 張說 《宋公遺愛碑頌》:“雖有文身鑿齒,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館水,種落異俗而化齊,言語不通而心喻矣。”參閱《後漢書·明帝紀》 李賢 注。
古代北方國名。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 儋耳 之國, 任 姓, 禺號 子,食穀。”
古代南方國名。又名 離耳 。
漢 元鼎 六年內屬,稱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島 儋縣 。《史記·貨殖列傳》:“ 九疑 蒼梧 以南至 儋耳 者,與 江 南大同俗,而 楊 越 多焉。”《文選·左思<吳都賦>》:“ 儋耳 黑齒 之酋, 金鄰 象郡 之渠。” 劉逵 註:“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沉佺期 《初達驩州》詩:“水行 儋耳 國,陸行 雕題 藪。” 宋 蘇軾 《桄榔庵銘》:“ 東坡居士 ,謫於 儋耳 。” 清 管掄 《蠻中作》詩:“從來聖世要荒外, 儋耳 龍場 自有人。”《說文·耳部》“聸,垂耳也。從耳詹聲。南方有 聸耳國 ” 清 段玉裁 註:“古祇作‘耽’,一變為 聸耳 ,再變則為 儋耳 矣。”
[儋耳]百科解釋
《儋耳》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此詩首聯寫雷雨後的黃昏作者獨自登高,憑欄遠望;頷聯寫登高所見,既是寫眼前實景,又是象徵時局;頸聯記雙喜臨門;尾聯寫以後的打算。全詩既表現出對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歡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萬念俱灰的感傷。前三聯頗有清雄之氣。 更多→ 儋耳
[儋耳]英文翻譯
Dan 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