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ú 
  • 9
  • WWWK

[俗]基本解釋

1.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尚。風~。習~。約定~成(指某種事物是由民眾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2.大眾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名。~語。~曲。雅~共賞。

3.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氣。~物。鄙~。粗~。庸~。

4.凡世間,相對於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俗]詳細解釋

〈名〉

  1. (形聲。從人,谷( gǔ)聲。習俗是人的行為,所以從人。本義:風俗)

  2. 同本義(長期形成的禮節、習慣)

    俗,習也。——《說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禮·大司徒》

    入國而問俗。——《禮記·曲禮》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論》

    俗主虧情。——《呂氏春秋·情慾》。注:“凡君也。”

    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荀子·樂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但順吾性而已。——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賊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3. 又如:風俗(風,指一時普遍流行的風氣;俗,指長期形成的禮節、習慣);習俗(習慣和風俗);民俗(人民民眾的風俗習慣);俗忌(一般習俗所忌諱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 佛教稱塵世間為俗,與出家相對

    時有沙門釋惠林… 世祖命使還俗。——《宋書·徐堪之傳》

  5. 又如:俗計(塵世間的生計);俗緣(塵緣。指佛門信徒與世俗的人際關係);俗本(民間通行的版本);俗骨(塵世間人的資質或稟賦);俗界(凡界,塵界);俗紛(塵世的紛擾);俗聲,俗喧(塵世的喧擾);俗間(世間,塵間)

  6. 一般人;百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史記·管晏列傳》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7.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對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侶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稱生父為俗父);俗眾(民眾,普通人);俗聖(凡庸人與聖人)

〈形〉

  1. 平凡;普通;一般

    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史記·李斯列傳》

    不論姚花與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奼。——宋· 韓琦《和袁陟節椎龍興寺芍藥》

    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漢書·賈誼傳》

  2. 又如:俗手(技藝、本領平庸的人);俗俚(不講究禮儀;粗俗);俗嗒嗒(俗氣,無聊);俗吏(沒有深識遠見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濫的詩句);俗師(淺薄凡庸的教師、術士);俗輩(平庸鄙俗一類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藝平庸的人);俗筆(平庸的筆法);俗調(平庸鄙俗的情調);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養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撥亂屬膏聖,俗儒安可通。——唐· 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

    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紅樓夢》

  4.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氣質。別於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對世俗庸人的鄙稱);俗眼(淺薄勢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5. 世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楚辭·屈原·涉江》

  6.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輩);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孟子·梁惠王下》

    孫卿之言既,又因俗說而論之。——《漢書·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話,通俗的談話);俗讀(一般人習慣的讀音);俗書(通俗流行的書體或字)

〈動〉

  1. 從其習俗

    上不循於亂世之君,下不俗於亂世之民。——《荀子》

  2. 厭煩,膩味

    若就是這句話呢,我們姑娘在時,我也跟著聽俗了。——《紅樓夢》

[俗]百科解釋

俗:su,從人從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習俗。俗謂土地所生習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漢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謂之俗。 更多→

[俗]英文翻譯

vulgar, unrefined; social customs

[俗]為謎底的謎語

1.人人為四化(打一字)

2.站在谷堆邊的人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