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   [hé céng]
[何曾]基本解釋
反問表示未曾
[何曾]詳細解釋
為何,何故。
《孟子·公孫丑上》:“爾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趙岐 註:“何曾,猶何乃也。” 宋玉 《九辯》:“何曾華之無實兮,從風雨而飛颺?”《詩·大雅·雲漢》“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漢 鄭玄 箋:“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為政所失,而致此害。”
何嘗;幾曾。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 唐 王昌齡 《九日登高》詩:“謾説 陶潛 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宋 蘇軾 《和寄無選長官》詩:“自古山林人,何曾識機巧?”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何曾沒有生機?只是橫遭抑塞!”
[何曾]百科解釋
何曾(199年—278年),原名瑞諫,又名諫,字穎考,曹魏太僕何夔之子,西晉大臣,開國元勛。何曾少年襲封父爵陽武亭侯,魏明帝時為平原侯,何曾為文學。明帝即位,擢散騎侍郎、典農中郎將,主張為政之本在於得人。頗為時人稱頌,之後投靠司馬氏集團,受到重用,歷任司隸校尉、尚書、征北將軍、司徒等職,封爵朗陵侯。司馬昭死後,司馬炎即位,拜何曾為晉丞相,加侍中,何曾則積極為司馬炎策劃代魏建晉的行動,因此,晉朝建立後,何曾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進封為朗陵公。朝會之時,何曾享受坐車佩劍的特權。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深受榮寵。不久便因年老履求遜位,但是不被允許,公元278年(鹹寧四年),何曾去世,終年八十歲。博... 更多→ 何曾
[何曾]英文翻譯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