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的通稱
1.屐底的齒。 2.指足跡;遊蹤。 3.指履聲,腳步聲。
1.咬牙切齒。形容怒極。《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四年》:“﹝ 趙立 ﹞視 金 人如仇,每言及,必嚙齒而怒。”2.齧齒:1.咬牙切齒。表示極其憤恨。語本《南史·韋叡傳》:“初, 胡景略 與前軍 趙祖悅 同軍交惡,志相陷害, 景略 一怒,自齧其齒,齒皆流血。”《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太子共 胡嵩 齧齒,仗劍來殺 費仲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其齧齒受玷,由力不敵,非節之不固也。”3.咬。《佛說灌頂經》卷二:“昔有比丘名 般若提婆 ,誦習經法,中諸寒冷,遂為蟲所齧齒。”
潔白的牙齒。
1.蛀齒。 牙齒髮生腐蝕性病變。 2.牙齒外露。 3.見“齲齒笑”。
有齒的輪狀機件,通常成對嚙合,其中一個轉動,另一個就被帶動
談到,提到。
[age] 年紀;年齡成材不必問庚齒,自古英雄出少年
[employ] 收錄;錄用以臣年小,不及齒錄。--《魏書.劉文曄傳》未蒙齒錄
不願意提到,表示極端鄙視
齲齒的俗稱。
露齒笑人,久之覺冷,極言譏笑嘲諷之甚
計算在內,提及。 常與否定詞“不”連用,表示輕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女愴然曰:‘我以人不齒數故,遂與母偕隱;今又返而依人,誰不加白眼?’”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年二十,煢煢落魄,親戚多不齒數。” 魯迅 《吶喊·阿Q正傳》:“從先前的阿Q看來,小D本來是不足齒數的,但他近來挨了餓,又瘦又乏已經不下於小D,所以便成了勢均力敵的現象。”
1. [mouth and tooth]:口和齒口齒咽喉藥2. [enunciation]:指歌唱、說話、讀書時的發音吐字口齒清楚3. [oral expressiveness]:口頭表達能力口齒厲害多了4. [ability to speak]:說話的本領技巧口齒伶俐5. [age]:牲口的年齡此牛口齒六年,售價500元
1. [arrange seats,etc.in order of age]以齒(表年齡)為序。按年齡大小定宴會席次或飲酒次序燕毛,所以序齒也。--《禮記.中庸》2. 也作敘齒敘齒於兄小十年。--韓琦《次韻答趙少卿》
[wisdom tooth] 最後面的臼齒,成年後才長出來
說到;提及
[population]小孩長出乳齒,借指人口、家口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周禮.司民》。注: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生齒日繁
齒名。在口腔後方的兩側。一般上下頜各六個,其形如臼,故名。通稱槽牙
1.唇和齒的合稱 2.比喻關係密切,互相依靠 3.吳、蜀乃唇齒也。——《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