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剗韤 ”。只穿著襪子著地。
短筒的或沒有筒的襪子
長統襪從頂部到腳腕之間的部分
用棉、毛、絲、化學纖維等織成或用布縫成的一種穿在腳上的東西
1.亦作“淨襪”。指白色襪子。 2.見“浄襪”。
〈方〉沒有筒兒的布襪,形狀略像船
1. 亦作"淨襪"。 2. 指白色襪子。
鴟鴞的別名。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王生 者,善為 黃 老 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 王生 老人,曰‘吾韤解’,顧謂 張廷尉 :‘為我結韤!’ 釋之 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 王生 曰:‘獨柰何廷辱 張廷尉 ,使跪結韤?’ 王生 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 張廷尉 。
古代武士所用的束髮頭巾。亦謂戴上束髮頭巾,指武士打扮。
亦作“ 角韈 ”。古代襪名。形制前後兩兩相承,中間以帶系之,猶如後之膝褲。
即襪筒。 茅盾 《桑樹》:“年紀大一點的,腳上是一雙土布鞋,淺淺的鞋幫面,雙梁,配著白布的襪子,褲管塞在襪統里。”參見“ 襪筒 ”。
宋 蘇軾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與可 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
亦作“ 剗韤 ”。只穿著襪子著地。 唐 無名氏 《醉公子》詞:“門外猧兒吠,知是 蕭郎 至。剗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 南唐 李煜 《菩薩蠻》詞:“剗襪步香苔,手提金縷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公在鎮,每宴客,命聽分行剗襪,步於莎上,傳唱《踏莎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書<舊唐書·輿服志>後》:“剗韤是大腳不履,僅有韤耳。剗,如騎剗馬之剗。”
1.針織或編織的足套,通常套至踝部以上,有時長及膝蓋,穿於鞋內或其他鞋襪內 2.襪統通常僅略高於腳踝的襪
亦作“ 羅韈 ”。絲羅制的襪。
即兜肚。
死者所著之襪。
1.絮了棉花的襪子。如:他穿上一雙很厚的棉襪,再不感到凍腳了。 2.用棉紗或棉線針織的襪子。如:現在人們大都穿錦綸襪,穿棉襪的很少。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韓昭 、仕 王氏 ,至禮部尚書、文思殿大學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書算射法,悉皆涉獵。以此承恩於 後主 。時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韓八座 事藝,如拆襪綫,無一條長。’”後因謂藝多而無一精者。亦比喻才學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