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草名。澤瀉的別稱。
猶禹步。謂 夏禹 跛行。
1.即龍門。地名。在山西河津縣西北、陝西韓城縣東北。相傳為夏禹所鑿,故名。 2.即龍門。指科舉試場。
麥門冬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麥門冬》。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籙。後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雲密峰 。
[Xia Yu] 夏代開國之主。顓頊孫,姓如人氏,其號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稱伯禹。為有天下之號,史稱夏禹,又稱夏後氏。在位八年,後南巡,崩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據傳,禹治水,歷十年之久,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於戰勝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國歷史上勞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國王
《書·仲虺之誥》:“表正萬邦,纘 禹 舊服。” 孔 傳:“繼 禹 之功,統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後用以稱 中國 九州之地。
即 夏 之《贖刑》。《左傳·昭公六年》:“ 夏 有亂政而作《禹刑》, 商 有亂政而作《湯刑》,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杜預 注:“ 夏 、 商 之亂,著 禹 、 湯 之法,言不能議事以制。” 楊伯峻 注:“《尚書·呂刑序》雲:‘ 呂 命 穆王 訓 夏 《贖刑》,作《呂刑》。’……是相傳 夏 有《贖刑》,亦曰《禹刑》,未必為 禹 所作耳。”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績。《左傳·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遠矣。微 禹 ,吾其魚乎!” 清 戴名世 《楊維岳傳》:“踐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對 夏禹 的美稱。
大禹 治國的方略。
中藥名。太一餘糧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太一餘糧》。
指《山海經》。舊說《山海經》為 禹 所撰,故名。
指 夏禹 及其子 啟 。
1.中藥名。又名禹糧石。為一種褐鐵礦礦石。性微寒,味甘澀,有澀腸、止血功能。相傳夏禹治水時棄其餘糧於江中,化為此石,故名。見《太平御覽》卷九八八引《博物志》。 2.麥門冬的別名。參見“禹葭”。 3.蒒草的別名。
南朝 齊 王融 急於功名,自認為很有聲望,想在三十歲內就做到公卿,結果只做了中書郎,因此曾撫案而嘆:“為爾寂寂, 鄧禹 笑人。”見《南齊書·王融傳》、《南史·王融傳》。按, 東漢 鄧禹 二十四歲就封侯,故云。後以“慚鄧禹”指因功名遲暮而感嘆。
傳說中的北海神名。
碑名。即 禹 碑。在 湖南 衡山 雲密峰 。後人附會為 夏禹 治水時所刻,故名。
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