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呱嗒”。象聲詞。 2.形容頃刻變臉的樣子。 3.指因不高興而板起面孔。如:他呱嗒著臉,一句話也不說。 4.猶嘮叨。如:可惜他白呱噠了半天,一點作用也不起。
同“ 嘀嗒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只有那隻馬蹄表在嘀噠嘀噠地走著。”
古代西域國名。為 大月氏 的後裔,一說為 高車 的別種。五世紀中分布於今 阿姆河 之南。
即 嚈噠 。
見“ 吧嗒 ”。
同“喀噠”,象聲詞
形容眼淚向下掉的聲音
同“咔嗒”,形容物體輕微的碰撞聲。
象聲詞。
見“ 哈達 ”。
1.象聲詞。碰撞聲。 2.呱嗒。猶嘮叨。
見“ 巴答 ”。
亦作“呾達”。 語不正;多言貌。
亦作“ 叭嗒 ”。象聲詞。
象聲詞。 物體落地或撞擊的聲音。
亦作“ 呱嗒板 ”。 亦作“ 呱打板 ”。演唱快板等曲藝節目用的打拍子的器具。用兩塊板或幾塊板連結而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十:“ 張景祥 扯起嘶啞的嗓門,一手搖著呱打板,唱著《賣線》。”《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吹銅號,拔鐵弓子,打鐵呱嗒板兒的,發出各種怪腔怪調的叫買叫賣聲。”《新華文摘》1982年第1期:“﹝ 南韓 的僑民﹞舉起一副呱噠板,噼噼啪啪使勁打。”
即巴旦杏。伊朗語badam音譯。落葉喬木,葉披針形,果實帶扁,果肉薄而少汁。種子有味苦的和味甜的兩種。原產 亞洲 西部,我國西北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