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喪困頓貌。
即佐車。
乘坐竹轎。籃,籃輿。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稱天子為“萬乘”
1.謂登城守衛。 2.引申為抵禦。
指歷史著作。
1.三乘(sānshèng):1.三乘車。每乘四馬。 2.三乘(sānchéng):2.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 3.道教語。謂以元始天尊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靈寶天尊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
1.運載工具,如舟車騾馬等。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臣尋急令 保德 、 火山 、 苛嵐 軍人戶各備腳乘於府州,請搬上件隨軍。” 宋 蘇軾 《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輒以一面告諭商旅,令儲峙米斛,具水陸腳乘,以須度牒之至。”2.指搬運費。 宋 蘇軾 《論積欠六事狀》:“又將錢折麥,所估麥價至低,又有倉省加耗及腳乘之類,一文至納四五文。”《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二年》:“聞得商旅往來,貿易僅用會子,一為免商稅,二為省腳乘,三為不復折閲。”
謂披甲乘馬習騎射。
1.亦作“ 乘御 ”。驅使車馬行進。 前蜀 毛文錫 《接賢賓》詞:“少年公子能乘馭,金鑣玉轡瓏璁。” 元 郝經 《虎文龍馬賦》:“古之所謂千里者,海飲川量,婦人豎子皆乘御之。”2.驅使,役使。《舊唐書·魏玄同傳》:“然則當衰弊乏賢之時,則可磨策朽鈍而乘馭之。”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藩籬》:“但恐才非千里,咫尺不堪乘馭。”
1.《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2.指龍。
猶稗史。
乘坐的車或作戰的車。《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詩》曰:‘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楊伯峻 注:“此逸詩……引者之意蓋以車乘指 齊桓公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相見。”《後漢書·蔡邕傳》:“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三國演義》第五九回:“ 操 兵抵敵不住,棄寨而走。車乘、浮橋,盡被燒毀。”
1.複姓。 2.形同馬車的土丘。
勝利之後不停歇地繼續乾
天子登車用的墊腳石。
發出車馬。
1.上品;上等 2.佛教用語,即大乘,一般借指高妙的境界或上品
1.轉乘他車。《左傳·莊公九年》:“公喪戎路,傳乘而歸。” 杜預 注:“傳乘,乘他車。”2.古代兵車。《晉書·輿服志》:“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陣之間,是為傳乘。”3.驛站的車馬。 清 唐甄 《潛書·省刑》:“關市、橋樑、傳乘、賓旅,未嘗不治也,四境之內未嘗不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