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相關詩詞
永遇樂·章因及之投老空山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代【章因及之】投老空山,萬鬆手種,政爾堪嘆。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古來池館,雲菸草棘,長使後人淒斷。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停雲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夢覺東窗,聊復爾耳,起欲題書簡。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又何事,催詩雨急,片雲斗暗。
漢宮春·立春日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代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曾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祝英台近·晚春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代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鬢邊覷。試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嗚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代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等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
[作者] 辛棄疾 [朝代] 宋代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