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木蘭廟原文注釋譯文,題木蘭廟賞析作者杜牧簡介

題木蘭廟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標籤: 詠史懷古 詠史 其他 目的

《題木蘭廟》譯文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後世敬愛!

《題木蘭廟》註釋

①木蘭廟:《太平廣記》雲,黃州黃崗縣(今屬湖北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在縣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蘭鄉。木蘭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產生於後魏,關於木蘭的姓氏後人眾說紛紜,應信有其人。
②彎弓征戰:言木蘭代父征戎,勇敢善戰。
③“夢裡”句:言木蘭雖著戎裝,仍思恢復和平環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雲堆:《元和郡縣誌》:“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拂雲堆神祠,突厥將入寇, 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題木蘭廟》賞析

賞析一

這首詠史,是杜牧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為木蘭廟題的。廟在湖北黃岡西一百五十里處的木蘭山。木蘭是一個民間傳說人物,據說是北魏時期的黃州(或宋州人)。黃州人為木蘭立廟,可見是認木蘭為同鄉的。
詩人一開頭就用一個“作”字把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詩意高度概括出來。這個“作”字很傳神,它既突出地顯示了木蘭的特殊身份,又生動地描繪出這位女英雄女扮男裝“彎弓征戰”的非凡本領。要不,“同行十二年”,夥伴們怎么竟“不知木蘭是女郎”呢?
接著詩人又借取《木蘭詩》“當窗理雲鬢”的意境。把“理雲鬢”換成“畫眉”,把木蘭終究是女孩兒的本色完整地表現了出來:“夢裡曾經與畫眉”,“與”相當於“和”。它啟發人們去想像木蘭“夢裡”的情思。她只是在夢鄉里,才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從此替爺征”才竭力克制著自己,並非不愛“畫眉”。詩人運用一真一夢、一主一輔的襯托手法,藉助夢境,讓木蘭脫下戰袍,換上紅妝,運筆尤為巧妙。這固然有“古辭”作依據,卻表現出詩人的創新。
第三句詩人進而發揮想像,精心刻畫了木蘭矛盾的內心世界:木蘭在戰鬥中固然很有英雄氣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免“幾度思歸還把酒”,“幾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這種內心矛盾的深刻性。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少女,木蘭有這樣一些感情,一點也不奇怪。難得的倒是詩人善於揭示其心靈深處的思歸之情,更增強了真實感。
最後問題落在“還把酒”上。是對景排愁?還是對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雲堆”上“把酒祝明妃”。拂雲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請和番的王昭君。木蘭和昭君都是女性。她們來到塞上,一個從軍,一個“和戎”,處境和動機固然有別,但同樣都是為了紓國家之急。
而這等大事卻竟然由女兒家來承擔,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這是唐代詩人戎昱《詠史》中的名句,和杜牧這首詩是比較合拍的。
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永遠博得後世的同情。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一直受到人們讚美。詩人通過“把酒”“祝明妃”,把木蘭對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來,把木蘭內心的矛盾統一起來,運用烘托手法,使木蘭和昭君靈犀一點,神交千載,倍覺委婉動人。這無疑也正是本詩值得特別稱許之處。

賞析二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為木蘭廟題的。廟在湖北黃岡西一百五十里處的木蘭山。木蘭是一個民間傳說人物,據說是北魏時期的譙郡人(有的說是黃州或宋州人)。黃州人為木蘭立廟,可見是認木蘭為同鄉的。
詩人一開頭就用一個“作”字把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詩意高度概括出來。這個“作”字很傳神,它既突出地顯示了木蘭的特殊身分,又生動地描繪出這位女英雄女扮男裝“彎弓征戰”的非凡本領。要不,“同行十二年”,夥伴們怎么竟“不知木蘭是女郎”呢?
接著詩人又借取《木蘭詩》“當窗理雲鬢”的意境。把“理雲鬢”換成“畫眉”,把木蘭終究是女孩兒的本色完整地表現了出來:“夢裡曾經與畫眉”,“與”相當於“和”。它啟發人們去想像木蘭“夢裡”的情思。她只是在夢鄉里,才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從此替爺征”才竭力克制著自己,並非不愛“畫眉”。詩人運用一真一夢、一主一輔的襯托手法,藉助夢境,讓木蘭脫下戰袍,換上紅妝,運筆尤為巧妙。這固然有“古辭”作依據,卻表現出詩人的創新。
第三句詩人進而發揮想像,精心刻畫了木蘭矛盾的內心世界:木蘭在戰鬥中固然很有英雄氣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免“幾度思歸還把酒”,“幾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現出這種內心矛盾的深刻性。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少女,木蘭有這樣一些感情,一點也不奇怪。難得的倒是詩人善於揭示其心靈深處的思歸之情,更增強了真實感。
最後問題落在“還把酒”上。是對景排愁?還是對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雲堆”上“把酒祝明妃”。拂雲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請和番的王昭君。木蘭和昭君都是女性。她們來到塞上,一個從軍,一個“和戎”,處境和動機固然有別,但同樣都是為了紓國家之急。
而這等大事卻竟然由女兒家來承擔,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這是唐代詩人戎昱《詠史》中的名句,和杜牧這首詩是比較合拍的。
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永遠博得後世的同情。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一直受到人們讚美。詩人通過“把酒”“祝明妃”,把木蘭對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來,把木蘭內心的矛盾統一起來,運用烘托手法,使木蘭和昭君靈犀一點,神交千載,倍覺委婉動人。這無疑也正是本詩值得特別稱許之處。

《題木蘭廟》作者杜牧簡介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