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大石原文注釋譯文,醉桃源·大石賞析作者周邦彥簡介

醉桃源·大石

[作者] 周邦彥   [朝代] 宋代

冬衣初染遠山青。雙絲雲雁綾。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
情黯黯,悶騰騰。身如秋後蠅。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醉桃源·大石》賞析

這首小令 ,寫一個婦女相思情深的衷懷 。首句寫衣服的新和美 。“冬衣初染”,表明這衣服是新的。
“遠山青”是說衣服的顏色如遠山的青色。舊說“趙合德為薄眉 ,號遠山黛,乃晴明遠山之色也”。又可見這“遠山青”色是很美的。
次句著重寫衣上的花紋。“雙絲”,言此衣質地精緻;“雲雁”指衣上花紋 。這種精心描繪婦女衣飾的手法 ,在溫庭筠詞里很常見,如“鳳凰相對盤金縷”(《菩薩蠻 》),說衣上的花紋是一對用金線繡成的鳳凰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菩薩蠻》),這金雁雖可解釋成箏柱或首飾,但也可解釋成衣服上繡著一雙金碧輝煌的雁 ;至於“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更把這“襦”(短襖)的美寫得無以復加了。從溫詞的“鳳凰相對”、“金雁一雙”、“雙雙金鷓鴣”來看,無不寓有物則成雙、人則孤淒的內涵。這裡周邦彥用的是“雲雁”字樣,但雁從來不單飛。所不同的是,溫詞寓意易現,周詞寓意頗深,須婉曲才達。
接著“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兩句,寫伊人在寒冷的深夜裡,袖子溫了一大片,都要結成冰了,原來是因為淚水不停地流下來。從這兩句的語氣看,她是直到最後才感覺到“袖濕欲成冰”的。
“清黯黯,悶騰騰”,過片緊承上闋寫人的哀傷、悽苦。下面說這位心情愁苦悶悶不樂的人此時是“身如秋後蠅 ”。這個比喻,十分奇特,而由來頗久。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記:“或問張元一曰:“蘇(味道)、王(方慶)孰賢?”答曰:“蘇九月得霜鷹,王十月被凍蠅 ”⋯⋯得霜鷹俊捷,被凍蠅頑怯。”入詩有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語笑,痴如遇寒蠅 ”、歐陽修《病告中懷子華原父》之“而今痴鈍若寒蠅 ”,及以後陸游《杭湖夜歸》之“今似窗間十月蠅 ”等,但運用入詞 ,宋人似僅見於此 ”“秋後”,天氣冷了,最怕冷的蠅,此時軟綿綿、懶洋洋,動都不想動,勉強撲到窗前有陽光的地方,也茫然痴呆,似乎再也沒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可是這個比喻的特具精彩 ,還得和下兩句聯起來看:“若教隨馬逐郎行 ,不辭多少程 。”兩句活用“蠅附驥尾以致千里”的典故 。惟願方才的“ 情黯黯,悶騰騰 ”,一掃而去 ,惟願“隨馬逐郎行”。身如秋後蠅 ”,妙在語似平鋪 ,而含意深婉 。這五個字,是“情黯黯。悶騰騰”的形象描繪,給人以“靜”感,同時又是開啟下文的鑰匙,因句突現,這時的“蠅”如附奔馬,完全給人以“動”感了。
這首小詞,上片平淡無奇,但下片奇句突現,則詞意“紆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盡致”(陳廷焯評周詞語)”此詞可證明代譚元春所證:“必一句之靈能回一篇之運 ,一篇之朴能養一句之神 ”(《題簡遠堂詩》)。

《醉桃源·大石》作者周邦彥簡介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