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原文注釋譯文,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賞析作者李白簡介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側疊萬古石,橫為白馬磯。

亂流若電轉,舉掉揚珠輝。

臨驛卷緹幕,升堂接繡衣。

情親不避馬,為我解霜威。


標籤: 長江 景色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譯文

巴陵長江側岸的這堆石頭,經歷了萬年的風浪,橫臥成為白馬驛。
江水奔涌,漩渦如電快速鏇轉,船棹激起的水珠在陽光下虹光燦爛。
裴侍御在水驛升堂,捲起繡簾,把刺繡的衣服贈送與我。
友情深厚,把所有的客套禮儀放在一邊,為我帶來了一片燦爛的陽光,溫暖我流放途中感受的淒涼。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註釋

①《一統志》:鴨欄磯,在岳州臨湘縣東十五里。吳建昌侯孫慮作鬥鴨欄於此。白馬磯,在岳州巴陵縣境。《湖廣通志》:白馬磯,在岳州臨湘縣北十五里。
②劉公幹:“明月照緹幕。”李善註:“緹,丹色也。”
③繡衣,用《漢書》繡衣直指事。
④避馬,用《後漢書》桓典事。
⑤御史為風霜之任,故曰霜威。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賞析

這李白在流放途中,經過現岳陽巴陵縣的時候,遇到當時朝廷御史台(相當於今天的檢察院)的裴侍御也在鴨欄驛,於是請李白上坐,送衣,問寒問暖。在李白特別需要外界支持的時候給於了深切的關懷,其他如宰相張鎬等都給於了很多幫助從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比較會交際的,關鍵時刻還是有朋友的援手,同時,也看到當時的人情還真有大唐的氣度,不是處在那種牆倒眾人推的社會氛圍之中。有了這么多朋友的幫助,才有可能在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沿途都是地方官員招待,這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