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原文注釋譯文,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賞析作者朱敦儒簡介

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賞析

賞析一

靖康之難對於北宋末年的詞人來說,是一次創深痛巨的災難。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不少愛國詞人通過多種多樣的創作手法將國家民族的這次大災難在他們的詞作中反映出來朱敦儒就是其中之一。1126年(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強渡黃河,進逼朱敦儒的家鄉洛陽,中原大地沉浸在血與火的深淵。朱敦儒不得不背井離鄉,加入了混亂的流亡隊伍,開始了他艱辛的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這首詠旅雁的《卜運算元》詞就是借失群旅雁來反映他的流亡生活的。借旅雁來為自己寫照,並非從朱敦儒開始的白居易就寫過一首旅雁,借雁自傷:“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騰空飛動遲,江童持網捕將去,手攜入市生賣之。”下文借旅雁的遭際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我本北人今譴謫,人鳥雖殊同是客。見此客鳥傷客心,贖汝放汝飛入雲。”朱敦儒的這首《卜運算元》在藝術手法上與白居易的《旅雁》頗相類似。但不同的是白居易只是借旅雁的遭遇自傷個人的貶謫南遷,而朱敦儒卻是借南飛的失群旅雁為喻,不但傾訴了自己個人的痛苦,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民眾流離轉徙的苦難生活,表現了國亡家破的深哀巨痛,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榮辱升沉範疇。而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
朱敦儒離開洛陽南逃是在靖康元年的冬天,詞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飛途中遭到了風雨的侵襲,行列凌亂,孤雁失群。這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借指如風雨驟來的戰爭。遭受風雨襲擊的旅雁,沿途饑渴勞累,疲憊不堪,翅垂翼重,無法高飛,只好獨宿寒汀,處境孤苦。以此比喻他在流亡途中忍飢受渴,孤苦無依,困頓不堪的遭遇。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旅雁下到寒汀後,並未獲得同類應有的同情,有鷗鷺難親之苦,在天上則有矰繳相逼之憂。矰繳是獵取飛鳥的工具,矰是短箭,繳是系在箭尾的絲繩。《史記·留侯世家》說:“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鴻鵠只有高飛,一舉千里,獵人的矰繳才能無所施,鴻鵠才免性命之憂。然而朱敦儒筆下的旅雁卻是“饑渴辛勤兩翅垂”,飛也飛不動,只能獨下寒汀,何言千里?只好聽任矰繳相逼了。這與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網捕有類似之處。
這首詞採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以雁喻人,處處寫雁,處處寫人。雁的遭遇,也就是作者自己和當時千百萬人民的共同遭遇。描寫生動,形象鮮明。

賞析二

朱敦儒的這首詠物詞,以南飛失群的孤雁,來象徵在靖康之變中包括自己在內的廣大人民流離艱辛的景況。詞中情景交融,處處寫雁,又處處在寫詞人自身的身世感慨。
全詞一開篇即攝取與作者的遭遇、心境有著某種聯繫並引發作者感情共鳴的客觀物象來為詞人寫照,抒發詞人的心聲。“旅雁向南飛”,詞的首句寫冬天雁由北向南遷徙。巧合的是,詞人由洛陽南逃也正是這個時候。也許是他在逃亡路上,見雁南飛,有所感發,“情沿物應 ”,才發而為詞,“道寄人知”,藉以表達因雁而興起的傷感 。“風雨群相失”的“風雨 ”,表面是指自然的風雨,骨子裡卻是喻指人世社會的風雨,是驟然襲來的戰禍。接下去便以雁之饑渴辛勞、無力續飛與孤宿寒汀的情景,來比喻人們在逃難途中忍飢受寒、疲憊不堪和孤苦無依的慘狀。
下片以雁之孤危、哀怨、憂懼和無所依託,象徵他與廣大人民當時類似的處境與心情。“鷗鷺苦難親”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鷗、鷺與雁,都是棲宿於沙洲汀渚之間的鳥類,而說“難親 ”,便有地下亦難寧處之苦 ;“矰繳憂相逼 ”,則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憂。“矰”是射鳥的短箭,“繳”是系在短箭上的絲繩。《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而這裡的鴻雁苦於身心交瘁,無力高飛,便易被獵人所射殺。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寫人間的憂患,可謂入木三分。結尾續寫旅雁之苦 。“雲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流落安歸?哀鴻誰問?一語雙關,余悲不盡。
這首詠雁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是堪稱上乘之作。作品藝術上的魅力,印證了“悲憤出詩人”的道理。

《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作者朱敦儒簡介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岩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