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原文注釋譯文,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賞析作者元好問簡介

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

[作者] 元好問   [朝代] 元

酒冷燈青夜不眠。寸腸千縷、兩相牽。鴛鴦秋雨半池蓮。分飛苦,紅淚曉風前。天遠雁翩翩。雁來人北去、遠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無情月,看待幾時圓。

《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賞析

【注釋】:這是一首搖曳多姿的戀情詞。上片六句描述了一對戀人由不忍分離到終於分離的全過程。前三句是寫戀人在分離前夕的相互依戀 ,是上片的第一個層次。起調寫他們的不眠之夜,而以“酒冷”、“燈青”烘托其內心的悲涼和長夜的難耐 。“冷”的酒 ,“青”的燈,“不眠”的夜,這便是他們通宵達旦的生活內容。這裡的“酒”,顯然是餞別酒。有酒而“冷”,看來停杯不飲,擱置已久。而青燈猶在,可見主人公確實是“夜不眠”了。由“酒冷”亦可見夜之深 。緊接著,作者以“寸腸”兩句推出一對情腸牽惹、愁苦悲傷的戀人 。詞的指事抒情,趨於明朗,讀者始之“酒冷”云云 ,正是他們在離別前夕內心極度痛苦的物象反映 。由此益知起句用筆在渲染氣氛,烘托感情方面,極見詞人匠心獨運之妙,戀人的全部情緒,都已總攝在起句之中 ,這首詞的搖曳多姿之妙 ,起首便露端倪。上片後三句,是寫這對戀人的分別,時間已是次日清晨 。這一層 ,作者用筆,仍然是從羅列物象開始:用“鴛鴦”、“秋雨”、“半池蓮”三種足以使人觸景生情的物象,進一步為戀人的離別寫照。鴛鴦、秋雨 、半池蓮都同是在池塘中。秋雨入池,池蓮帶雨,若含紅淚 ,為鴛鴦分飛而苦。“紅淚曉風前”是風雨中池蓮姿態,滴雨搖風,可憐又可愛,以象徵送別的女主人公。由物象襯意象,而且是一襯再襯,主客相形,虛實相宣,正面神采由此倍增。從這裡,讀者再次領略了這首詞“搖曳多姿”的妙處。下片錄上片結句“ 分飛苦,紅淚曉風前 ”的意脈,寫女主人公目送戀人遠去,並默默地預卜團圓之期 。曉風之中,戀人北去,天高地遠;而北雁南來,顯然是深秋了。在這裡,作者用“雁來人北去”這樣一對形象意念上有悖於自然之理的矛盾,再次渲染離別時的悲涼氣氛。下片的前三句,只是寫了“雁來人北去”的事實,但這三句在排列上,由雁而人,由雁的漸近到人的漸遠 ,層層具體 ,逐句加深,極見層次。最後三句,別出新意,由眼前的分離而轉寫盼望團圓之期。這是本詞“搖曳多姿的最後一現。在封建社會裡 ,往往是由於徭役 、謀生等等原因,離鄉背井,而又往往是生離如同死別。自然,這種離別是悲涼的 。但本詞卻又不止於悲涼 ,而是及時地深入一層 ,轉入期待。期待無定,轉而為幽恨,故結句云:“無情月 ,看待幾時圓!”月圓即人圓,其盼望月圓亦即盼望與戀人團聚的迫切心情,自然就躍然於字裡行間了。這首詞,在取材,主題方面,雖然沒有突破男女離別相思之類傳統題材的樊籬,但在結構藝術上,賓主虛實,渲染映襯,搖曳多姿,一往情深,表現了一位大詞人題材、風格的多樣性。

《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作者元好問簡介

元好問

元好問(音取hào,喜愛之意,名與字義同),生活在北方中國金元之際,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