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花 / 悵詩原文注釋譯文,嘆花 / 悵詩賞析作者杜牧簡介

嘆花 / 悵詩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標籤: 春天 季節

《嘆花 / 悵詩》譯文

自己尋訪春色去的太晚,以至於春盡花謝,不必埋怨花開得太早。
自然界的風雨變遷使得鮮花凋謝,春天已然過去,綠葉繁茂,果實纍纍,已經快到收穫的季節了。

《嘆花 / 悵詩》註釋

(1)自是:都怪自己
(2)校:即“較”,比較
(3)狂風:指代無情的歲月,人事的變遷
(4)深紅色:借指鮮花
(5)子滿枝:雙關語。即使是說花落結子,也暗指當年的妙齡少女如今已結婚生子。

《嘆花 / 悵詩》賞析

關於此詩,有一個傳說故事杜牧游湖州,識一民間女子,年十餘歲。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後十四年,杜牧始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嘆其事,故作此詩。這個傳說不一定可靠,但此詩以嘆花來寄託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現的是詩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時的一種惆悵懊喪之情。
全詩圍繞“嘆”字著筆。前兩句是自嘆自解,抒寫自己尋春賞花去遲了,以至於春盡花謝,錯失了美好的時機。首句的“春”猶下句的“芳”,指花。而開頭一個“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詩人那種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了。第二句寫自解,表示對春暮花謝不用惆悵,也不必怨嗟。詩人明明在惆悵怨嗟,卻偏說“不須惆悵”,明明是痛惜懊喪已極,卻偏要自寬自慰,這在寫法上是騰挪跌宕,在語意上是翻進一層,越發顯出詩人惆悵失意之深,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懊惱至極的情緒。
後兩句寫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使鮮花凋零,紅芳褪盡,綠葉成陰,結子滿枝,果實纍纍,春天已經過去了。似乎只是純客觀地寫花樹的自然變化,其實蘊含著詩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詩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敘事賦物,即以比情抒懷,用自然界的花開花謝,綠樹成陰子滿枝,暗喻少女的妙齡已過,結婚生子。但這種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離,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與此詩有關的故事,只把它當作別無寄託的詠物詩,也是出色的。隱喻手法的成功運用,又使此詩顯得構思新穎巧妙,語意深曲蘊藉,耐人尋味。

《嘆花 / 悵詩》相關內容

簡析作者:佚名  這首用“比”的手法,以花喻人,借敘事詠物以抒情。 作者以自己尋春失時,致狂風催花,花落結子,暗喻自己與某位女性之間一段錯過的因緣,筆端帶有無盡的...

《嘆花 / 悵詩》作者杜牧簡介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