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至湖上原文注釋譯文,曉至湖上賞析作者厲鶚簡介

曉至湖上

[作者] 厲鶚   [朝代] 清代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曉至湖上》譯文

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水面泛起的薄霧瀰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出聲響,遙遠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一會兒過後晨日初起,遠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夠學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方的清影呢。

《曉至湖上》註釋

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彎曲。
③景:影。

《曉至湖上》賞析

《曉至湖上》載於《清選》,是清代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厲鶚的作品。
這首詩情感豐富。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了詩人平靜閒適的心態,願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從“人意靜”、“寒霧生”等語可以看出作者喜愛幽靜;“臨水”、“稍見初日開”等詞句則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之意;而從“安得學野鳧”、“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嚮往自由以及對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是寫景名句。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看,此聯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聽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致的深闊;同時採用了對偶的手法,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形象豐滿,層次分明,構建了開闊、淡雅、幽靜、清新的意境。

《曉至湖上》作者厲鶚簡介

厲鶚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餘,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