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情原文注釋譯文,閨情賞析作者杜牧簡介

閨情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娟娟卻月眉,新鬢學鴉飛。

暗砌勻檀粉,晴窗畫袷衣。

袖紅垂寂寞,眉黛斂衣稀。

還向長陵去,今宵歸不歸。

《閨情》賞析

這首詩,明白曉暢,詩人以清新樸實的語言,把一個閨中少婦急切盼望丈夫歸來的情景,描寫得含蓄細膩,楚楚動人,令人讀了之後,自然對她產生深厚的同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起筆描繪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這裡全詩的背景。隨後,詩筆從室外轉向室內,描繪了另一番景象:“孤燈未滅夢難成。”天已將明,孤燈閃爍,詩中女主人公仍在那兒輾轉反側,不能成眠。她有什么心事?這裡已經產生一個懸念。可是,作者似乎並不急於解決這個懸念,而是把筆墨繼續集中在那位少婦身上:“披衣更向門前望”。這神情就更奇怪了。她在等待什么?要去看什么?懸念進一步加深。“不忿朝來鵲喜聲!”啊,原來是黎明時分那聲聲悅耳動聽的喜鵲鳴叫,把她引到門前去的。“乾鵲噪,行人至。”這不明明預兆著日夜思念的“行人”──出了遠門的丈夫馬上要回來嗎?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門前去了。可是,門外只有車塵馬跡、稀稀落落的行人,哪裡有丈夫的影兒!她傷心透了:一方面是由於失望;另方面她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不忿”(即不滿、惱恨)二字,正傳達出少婦由驚喜陡轉憂傷的心情。
喜鵲是無辜的。當然,我們也不能責怪女主人公無知、任性。長夜漫漫,孤燈獨對,該是什么滋味!“不忿朝來鵲喜聲!”這不僅是對一隻鳥兒的惱恨,這裡凝聚著的是對丈夫痴戀的深情、多年來獨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無望的怨嘆。
這首詩末一句寫得特別出色。它不僅帶著口語色彩,充滿生活氣息,而且在簡潔明快中包容著豐富的情韻。詩人作了十分精煉的概括,把少婦起床和後來惱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給讀者留下思索的餘地。詩意就變得含蓄雋永,耐人尋味了。

《閨情》作者杜牧簡介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