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武關(一作從秦城回再題武關)原文注釋譯文,再宿武關(一作從秦城回再題武關)賞析作者李涉簡介

再宿武關(一作從秦城回再題武關)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遠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再宿武關(一作從秦城回再題武關)》賞析

李涉元和年間曾官太子通事舍人,因事貶謫出京;大和中,復召為太學博士,不久又因事罷官,流放桂粵。從此詩題“再宿武關”的“再”,以及首句“遠別”、“萬里游”等詞語看,這首詩很可能是他第二次罷官出京過武關時寫的。武關,在商州(今陝西省商縣),為秦時南面的重要關隘,故又名“南關”。這首詩,詩人寫他再宿武關時的見聞感受,以抒發去國離鄉的愁苦情懷。
“遠別秦城萬里游”。開頭一句,詩人就點出他這次再宿武關非同尋常。秦城,指京都長安。詩人告訴我們,他是從京城來,到萬里之外遙遠的地方去。這裡暗示出他因事罷官流放南方之事。因此這次“遠別”意味著和皇城的永別,和仕途的永別;“萬里游”也並非去遊山玩水,而是被迫飄流到萬里之外。詩人這種愁苦心情,在下面的景色描寫中透露出來。
“亂山高下出商州”。亂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商山有“九曲十八繞”之稱,奇秀多姿,風景幽勝。“亂山高下”四個字,把商山重巒迭嶂、迴環曲折的氣勢和形貌,逼直地勾勒出來了;一個“出”字,又使靜止的山活動起來,使我們仿佛看到綿延迤邐的商山群峰,紛紛湧出於商州城。此句是寫山,更是寫人──寫詩人踏著高低曲折的山道走出商州城時的心情。其實,商山似亂非亂,形亂神不亂,它錯落有致,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此時此地,詩人哪有閒情細細欣賞,由於他“遠別秦城”,心亂如麻,商山在他眼裡就成“亂山”了。而滿目亂山,又格外烘托出人的心緒煩亂;山與人、景與情交融為一體了。
#詩的下兩句寫夜宿武關的情景。不難想像,詩人此夜投宿武關,想到明晨將出關南去,與“秦城”相隔更加遙遠,該是何等愁苦;加以孤館寒燈,形單影隻,該有多么淒涼。他一定是輾轉反側,不能成眠。然而詩人並沒有正面訴說這一切,而是別有巧思,讓溪水去替他傾訴:“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古關靜夜,溪水潺潺,引起夜不成眠的詩人的遐想:那流過古關的潺潺湲湲的溪水,仿佛是為他的不幸遠別而嗚咽啜泣;又仿佛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著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一夜潺湲送客愁”,溪聲、心聲迭合成一體了。“關門不鎖”四字,尤為神來之筆。雄固的武關之門,能封鎖住千軍萬馬,但此時對於淙淙寒溪水送來的愁聲,卻無能為力,怎么“鎖”也鎖不住,足見這“愁”的分量之重!一個“鎖”字,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愁”,活靈活現地顯示出來。“一夜潺湲”──整整一夜,詩人哪能合眼,這是多么痛苦難熬啊!這兩句詩,詩人別出心裁地通過對水聲的描寫,把內心“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恨,曲折細膩地描摹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具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量。

《再宿武關(一作從秦城回再題武關)》作者李涉簡介

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後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於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